在临港新片区揭牌三周年之际,临港集团全力做好新片区集中签约、集中开工和集中投运等系列活动,提升新片区的知晓度和影响力。集团旗下园区8个重点产业项目(投资额超90亿元)参与集中签约,5个产业、文旅及功能项目启用,7个重点金融项目签约入驻滴水湖金融湾,11个产业项目(投资额超70亿元)参与滴水湖AI创新港启动仪式集中签约,助力提升新片区产业发展能级和城市发展功能。在新片区管委会的支持下,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全力做好园区开发、产业发展、企业服务和配套建设等工作,扎根临港新片区这片“主战场”,当好新片区开发建设的“主力军”。
聚焦特色园区建设,加大企业服务力度,做好科技创新扶持,全力推动高端产业发展
集团聚焦“国家亟需、战略必需”重点领域,围绕全市“3+6”和新片区“4+2+2”主导产业,全力打造特色产业园区。集团在新片区建设了6个特色产业园区,占整个新片区的6/7。东方芯港已建设体量40万方规模的特色标准厂房,年来集聚集成电路企业超200家,吸引投资超2000亿。生命蓝湾对标美国波士顿生命科技城,三年来已落地项目超过110余个,总投资量410亿(近两年,全市生物医药新增项目40%都落地生命蓝湾特色园区)。大飞机园依托商飞、机场两大“链主”,打造“航空制造+航空科技+航空服务”三链融合的世界级航空产业集群。动力之源深耕以动力装置为核心技术的高端装备制造业,支撑上海“全球动力之城”核心区建设。国际氢能谷依托“中日(上海)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已经落地氢晨、治臻等一批关键项目,与上海碳交所合作建设国内首个“氢交易平台”。信息飞鱼作为上海国际数据港核心区,打造千亿级数据智能集群化产业生态体系,构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数字经济发展高地。
持续做大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体量。依托上汽临港自主品牌整车生产基地和特斯拉超级工厂,形成了生产制造全产业链布局。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值已突破2000亿元,连续两年翻一番,整车产量达75万辆,占上海1/4。围绕整车供应链和产业链本土化,导入宁德时代、延锋等龙头配套企业。近期,聚焦核心电子元器件、智能化模组和系统,规划建设汽车电子产业园;聚焦人工智能,在国际创新协同区打造AI创新港,在临港产业区建设“AI+制造”基地,在金融湾打造金融科技集聚区,发展以人工智能为主题的软件信息服务产业。
围绕龙头企业强化特色专班服务。集团建立领导干部联系重点产业、重大项目首谈报备和集团主谈制度,由集团领导牵头组建服务重大项目专班,针对特斯拉、商飞、宁德时代、中芯国际等重大项目和链主企业,做好政企协同服务。针对特斯拉提出两座桥梁建设、周边道路升级改造、场地净地化、职业技能培训、储备性人才培养和配套蓝领公寓等,以及近距离仓储运、成品车物流中转场地、零部件配套产业园和整车集港堆场问题,强化与管委会协同,形成方案举措并持续推进落实。
围绕科技创新加大资源投入。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积极参与科创功能性平台打造,与交大、华师大、同济合作打造智能制造、工业控制系统安全、智能新能源汽车等一批市级功能型平台,推进创新资源链接重组和效应放大,当好“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推动者”。
围绕跨境金融创新、新型国际贸易、高能级航运服务和信息便捷联通,大力培育特殊经济功能
集团通过搭平台、引产业、导流量、强服务,服务推动特殊经济功能培育,努力形成新片区的先发优势。推动跨境金融创新发展。集团全力聚焦“五大创新目标”,即全球金融要素集聚区、跨境资产管理示范区、金融科技创新试验港、融资租赁产业新高地、跨国企业总部首选地,三年来滴水湖金融湾累计落地金融、贸易类项目715个,实现注册资本人民币1004.6亿、美元15.1亿。其中,累计落地金融投资类项目100个,注册资本人民币442.3亿、美元13.7亿。推动新型国际贸易发展。在管委会的指导下,作为项目实施主体,目前已完成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全部三期围网建设。集聚跨国企业亚太分拨中心项目100余个,园区大宗商品注册企业超过400余家。积极启动建设“1+3+1”离岸贸易平台体系,涵盖“结算通”“申报通”“仓单通”,实现“一站式服务”。提升高端航运服务能级。推动国际船籍港建设,成功导入6家航运服务专业协会入驻临港,搭建航运服务中心功能。积极发挥上海南港资源优势,为特斯拉等企业实现了临港制造、临港出口,加快打造国际一流的滚装码头。推进跨境信息便捷联通。集团对标国际数据枢纽,打造“云朵计划(N个数据云)”+“三个宇宙(虚拟现实中心)”,努力强化国际数据港核心功能,持续培育特色园区竞争优势。
塑造高品质城市形态,打造高能级城市功能,提供高质量城市服务
作为新片区开发建设的主力军,对标“智慧、低碳、韧性”的现代化新城,集团努力塑造高品质城市形态。坚持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按照李强书记打造经典之作、传世之作的要求,推进滴水湖金融湾、顶尖科学家论坛会址等重大项目建设。打造高能级城市功能。构建公租房、长租公寓、蓝领宿舍等多层次居住配套服务体系。已建成并交付公租房总面积75万方,超过6500套房源;已建成蓝领宿舍超过9万方,可提供房源近1800套。联合品牌机构导入精品资源,打造临港蓝湾天地商业综合体,引进泥城万达综合体等商业项目;建设公租房配套幼儿园、小学、初中,引进世外学校等品牌教育资源;导入熙康“云医院”,推动产业社区加快向高品质城区转变。提供高质量城市服务。集团开展中运量、定制班车和企业通勤班车业务,提供定制班车线路200多条,服务了特斯拉、三一重机、新昇半导体、积塔半导体等多家园区企业,支持企业生产和方便员工出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围绕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融合发展,利用新片区应用技术类高校集聚优势,牵头整合资源,建设现代高端装备等8个实训基地项目,累计开展各类培训约3万人次。与上海建桥学院共同发起成立产业大学,培养创新型高技能人才,不断夯实新片区产业人才队伍基础能力。
临港集团将继续推进新片区高质量开发建设,全力以赴打造世界级、开放型、现代化的产业体系,打造形态优、配套全、能级高的高品质城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为新片区在新起点上继续跑出加速度、干出显示度、做出新贡献。
来源:临港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