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国国际碳交易大会举办,上海联交所、临港集团、浦发银行、国泰君安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发布日期:2022-07-19 信息来源:

微信图片_20220719150237.jpg

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上线交易一周年之际,由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简称“上海环交所”)和上海联交所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举办首届“2022中国国际碳交易大会”。

全国碳市场自2021年7月16日启动以来,市场总体运行平稳,首批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162家,覆盖约45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于2021年12月31日顺利收官,履约完成率达99.5%,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1.79亿吨,累计成交额76.61亿元,成交均价42.85元/吨。截至2022年7月15日,全国碳市场配额累计成交量1.94亿吨,累计成交额近85亿元。

中国国际碳交易大会是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碳交易中心、碳定价中心、碳金融中心的重要举措,是推进国际国内碳市场、碳金融交流合作,促进低碳绿色发展的重要平台。

会上,由上海环交所联合临港集团下属上海质科院牵头制定的《碳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EATNS)的推广应用,进一步推动长三角地区碳管理体系建设,以提高企业碳管理水平。上海质科院目前正积极助力山鹰国际、外三电厂、建工一建集团、漕泾电厂、宝碳、碳索等十余家行业龙头企业构建EATNS碳管理体系,指导帮助企业规范化构建和实施碳管理制度、碳交易体系、碳计量体系,助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

大会发布了全国首个碳资信标准——《企业碳资信评价规范标准》。该标准由上海环交所牵头起草,上海质科院会同十多家知名行业机构参与编制。企业碳资信评价体系采用“业务-资产”二元划分架构,遵循四层推进逻辑,标准的发布为企业提供了全面刻画企业碳能力的工具,是对企业双碳适应能力的分析评价,也是对企业主动进行减排降碳行为的价值进行评估,同时接轨传统信用评级的财务因素并对接金融资源。

会上,上海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泰君安、 浦发银行举行基于CCER减排量交易协议的融资合作签约。该合作是在上海环交所的指导和见证下达成的一项创新性碳金融合作,也是国内首单基于CCER减排量交易协议的融资业务。

本次合作以上海环境某子公司绿色减排项目未来签发的CCER减排量作为标的资产,由国泰君安与其签署交易协议约定购买,浦发银行根据双方的交易协议向上海环境下属该子公司提供融资。合作落地后,将创新性地帮助已备案的自愿减排项目使用预计签发的CCER减排量进行融资,解决绿色减碳企业的资金融通问题,助力上海实体企业复工复产“加速跑”。

来源:上海联交所、临港集团、浦发银行、国泰君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