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虹桥机场始终把优化垃圾分类处置作为绿色机场建设的重点课题之一,通过广泛科普宣传、精准源头管控、严格转运闭环、末端细分处置,实现垃圾分类全流程精细化管理。
旅客引导,重在理念行为转变。日前,虹桥机场和上海市资源利用和垃圾分类管理事务中心联合举办的“上海垃圾分类的前世今生—垃圾分类科普展”在2号航站楼正式展出,引导旅客“进机场,先分类”。除各类展览活动外,机场还印制了《垃圾分类宣传册》,常态化在旅客密集的餐饮商户、问询台、业务柜台和贵宾室醒目位置展示;防疫消毒机器人“虹宝”加装语音播放系统,在机场公共区域消毒的同时,成为垃圾分类“宣传使者”。
源头管控,垃圾投放更加精准。虹桥机场在深入调研旅客投放垃圾习惯基础上,年内对公共区域近100个垃圾桶全面升级。针对疫情特点,除了上海市“规定动作”公共区域垃圾分类,机场还增加了废弃口罩分类垃圾桶等“自选动作”,方便旅客精准投放。根据垃圾源头减量的总体要求,虹桥机场结合旅客在乘机动线上的行为习惯,动态优化航站楼内垃圾桶数量。
转运管理,上门入户不留死角。为了确保垃圾转运过程不混装,机场环境管理部门对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转运、分拣各环节采取全过程监管和台账记录。收运人员利用分色分类的封闭式收运车,将垃圾集中送至航站楼临时停放点集中暂存。为了严格确保处置和操作人员规范性,虹桥机场对垃圾清运人员和餐饮商户、贵宾室、员工食堂人员,通过“上门入店、以查代训”的方式进行垃圾分类实地指导,帮助解决疑难问题、查漏补缺。
末端处置,二次分拣更求精细。近日,虹桥机场P11生活垃圾交付点投入试运行。新交付点实现了垃圾进出口动线分离,分拣、存放和清运区域分离,垃圾末端处置效能进一步提升。操作流程方面,分拣交付点工作人员对可回收物进行精细化“二次分拣”后,才可送到暂存区分类存放,交付专业第三方清运。新分拣交付点采用排水明沟全覆盖,冲洗水汇集后通过格栅检查井直接排至室外污水管网,避免雨污水混流。通过自然排风和机械排风的双重配置,全面提升作业场所的空气质量。
下阶段,虹桥机场将围绕垃圾分类减量的目标,持续推进智慧化硬件改造、资源化利用研究,加大常态化垃圾分类宣传力度,进一步助力绿色机场建设。
(机场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