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国资委关于对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0162号提案的答复函

发布日期:2024-05-28 信息来源:市国资委

沪国资委函〔2024〕118号

 

市国资委关于对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0162号提案的答复函

 

民建上海市委

衷心感谢你们对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工作的关心、支持和指导你们提出的关于风险投资助力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议案提出的主要建议

您主要针对国有资本投资科创动力不足,S基金流入资金量不足、市场规模小,对风险投资的支持不足等问题,提出了两条建议:一是提升国资机构战略定位,整合优化国有投资平台,革新国资激励考核机制,加快政府引导基金市场化改革,推动国有资本助力风险投资发展。二是引导社会资本投资S基金,构建国资基金份额转让体系,推动上海S基金发展,发挥其在风险投资中的作用。

针对上述建议,目前我市已经开展了一些工作,并将在后续工作中进一步完善。

二、已开展的相关工作

(一)优化国资基金布局提高能级水平

一是推进组建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组建总规模为1000亿元的市级产业母基金。充分发挥母基金杠杆作用,牵引带动社会资本参与,发挥投早投小、产业投资、并购整合、补链强链功能,提升我市三大先导产业整体能级和发展水平。

二是推动开展国资存量基金四个一批整合。品牌整合一批,对同一集团内部投资领域交叉重叠的基金,通过设立专业平台,归集股权、统一品牌、统一管理。管理调整一批,对不符合企业定位、与主业关联度不高的基金,通过划转股权,集中管理、规模化运作。清算退出一批,对已进入或超出退出延长期仍未退出的基金,通过实物分配、份额转让,加快退出。整改处置一批,对投资方向偏离、投资项目风险高发等基金,暂停缴款、限期整改,对整改不到位的采取管理整合、提前清算、份额转让等方式处置。

三是推动打造类型丰富、各具特点的国资基金体系。推动平台公司、金融机构和产业集团结合主责主业,开展基金管理运作。支持产业链龙头企业发起设立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等CVC基金,补齐天使基金、VC基金、S基金、并购基金、重点产业赛道基金短板

(二)深化我市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

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以下简称平台公司改革发展是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推动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在我市1+3+N的国有资本管理架构下,进一步合理界定市国资委、平台公司、企业集团的关系和权责边界,打造3家兼具投资和运营功能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专业平台,构建定位清晰、错位发展、高效运转的平台公司架构,有利于进一步发挥平台公司价值管理和战略管理功能,为我市国资国企改革大局和重大产业投资提供资源支撑。

平台公司是我市国有资本投资运营的专业平台,兼具投资和运营功能,是协助市国资委落实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资监管的重要载体,目前,我们正在进一步深化上海国际集团、上海国盛集团、上海国投公司等平台公司的功能定位,优化主业管理,依据平台公司功能定位和战略规划,加强主业精细化规范化管理,明确投资领域,推动国有资本助力风险投资发展。

(三)积极推动科技金融业务发展

2022年,原上海银保监局联合上海市发改委等七部门,发布《上海银行业保险业支持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行动方案(2022-2025年)》的通知及配套子方案。提出四个原则,开展科技金融服务专业能力提升工程、科技金融产品质效提升工程、科技产融结合提升工程和科技金融生态圈完善工程等四大工程,助推上海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创中心。文件出台以来,四大工程”持续落地见效,对科技企业首贷、信用贷、中长期贷和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同时针对科技支行准入和评估设计指标体系,研究科技支行梯度管理、提升科技金融专业能力工作方案,深化科技金融专业化发展。

近年来,上海科技企业信贷规模稳步扩大,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突破万亿大关,不断以金融活水赋能科创中心建设。截至2023年末,上海辖内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1.05万亿元,同比增长52.14%;贷款存量户数为2.99万户,同比增长50%。专精特新企业贷款余额2825.61亿元,同比增长72.39%。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贷款余额801.73亿元,同比增长68.10%。高新技术企业贷款余额6400.35亿元,同比增长35.24%。医药制造业贷款余额760.96亿元,同比增长50.51%。

三、下一步工作

下一步,为更好推动国有资本助力风险投资发展,助力上海科创中心建设,我们将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积极推动国资基金布局优化。加快组建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推动国资基金优化整合,依托国资基金载体,发挥上海科技、产业、金融资源优势,强化财政投入、国有资本和社会资本等联动,服务上海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二是进一步推动我市平台公司改革。进一步合理界定市国资委、平台公司及战略性持股企业的权责边界,优化授权管理工作,优化考核评价机制。

三是研究出台本市国企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若干支持政策,加大对战新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推动国有企业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

专此答复

 

                   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2024527

 

联系人姓名:曹志伟        联系电话:23115918

    联系地址:上海市大沽路100号   邮政编码:20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