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十五届人大第五次会议第0495号代表建议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1-05-26 信息来源:

沪国资委函〔2021〕59

 

对市十五届人大第五次会议

0495号代表建议的答复

 

谢吉华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依托上海技术交易所推动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意见和建议》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 市国资委系统企业创新基本情况

2020年,市国资委系统企业科技经费支出测算数为600亿元。目前,系统企业拥有有效发明专利1.5万件,新申请境内外专利8529件。系统企业拥有科研人员近十万人,占全市企业科研人员的1/4,另有7家中央研究院、40个国家级和197个市级的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290家高新技术企业,并牵头或参与组建了78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4家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17家市级院士专家工作站。

市国资委系统企业在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等核心关键领域形成了一批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创新成果,如和辉光电第6代AMOLED生产线已突破技术瓶颈成功实现量产,上汽集团不断提升“三电”系统的自主核心能力,加快推动“电动化、智能网联化、共享化、国际化”,上海电气自主研发国际首台输入功率达8000kW的核电主泵湿绕组电机通过鉴定,技术水平国际领先。

二、聚焦企业技术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1、明确方向、夯实责任,提升企业创新能级。

一是编制创新专项规划。2020年,市国资委制定上海国资国企“十四五”创新发展专项规划,发布《鼓励本市国有企业进一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指导意见》,树立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二是夯实企业创新责任。去年开始建立本市国有企业法定代表人签署《创新使命责任书》制度,结合领导人员任期,明确未来三年企业创新投入、科技成果转化等重要创新指标。三是加大企业创新投入。支持企业加大对科技成果转化的经费投入力度,发挥国资收益杠杆作用支持企业科技成果孵化,对科技成果转化费用经营业绩考核中视同于利润

2、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制度保障。

以活力为目标,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痛点堵点,完善做强做优的创新动力机制。一是以分享为重点的成果转移转化机制,探索建立健全职务科技成果利益分享机制,确立上海电气和华谊集团开展事前约定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试点。二是以市场化为目标的国有创投企业市场化改革,允许符合条件的国有创投企业建立跟投机制,已在科创投集团、联和投资、申能集团等企业开展试点。三是以放管服为目标的创投项目评估流程优化,试点创投项目评估由现行准则的评估报告转变为允许采用估值报告,有益于企业科技成果交易转化。

3、加强产学研用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市国资委系统企业加强与境内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研究机构的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近年来,系统企业委外科技支出费用每年保持在近100亿元。华谊集团与复旦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对接加速突破材料领域技术瓶颈;上汽集团与上海交通大学加快燃料电池系统研发;联和投资与中科院上海高研院在集成电路设计、卫星互联网方面开展深入合作;临港集团与德国弗劳恩霍夫合作共建智能制造功能型平台。

三、下一步考虑

市国资委正积极配合市科委制定《上海市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移动方案(2021-2023)》,拟通过相关政策措施,推动包括国有企业在内的企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近期,我委将梳理重点创新企业和重大创新项目,结合国资国企区域综合改革,探索开展创新综合服务试点,进一步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助推本市地方国企高质量发展。一是在经营业绩考核中将研发投入放大到创新投入,在研发投入视同于利润的基础上,将研发投入之外的其他科技投入、品牌投入、数字化投入等创新投入纳入视同于利润范围。二是夯实创新责任,对重要成果在考核中加分奖励。强化行业一流对标,夯实企业创新责任,将创新投入纳入企业创新使命责任书。对试点企业重要创新目标完成优异,在考核评价中给予加分奖励,对取得取得重大创新成果的团队和个人,给予直接奖励。三是主动营造开放创新的氛围。今年,我委将召开上海国资国企数字化创新大赛,20余家市属企业集团80余家企业100多个国企数字化转型场景需求已对外发布,以通过“揭榜挂帅”的形式促使数字化科技成果转化对接。四是引导金融资源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放大市属金融企业功能作用,对技术创新企业给予贷款贴息,加大对创新项目的金融支持力度,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2021年5月24

 

联系人姓名:李健安             联系电话:23115961

联系地址:大沽路100号1402室          邮政编码:200003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