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上海市国资委2022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2-02-15 信息来源:市国资委

沪国资委202228

  

关于印发《上海市国资委2022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监管企业、委托监管单位、受托监管企业,各区国资委,机关各处室、直属事业单位:

现将《上海市国资委2022年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特此通知。

 

 

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2022年1月29日

 

 

上海市国资委2022年工作要点

 

2022年是全面落实十四五规划关键之年,也是上海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和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收官之年。上海国资国企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重要论述要求,全面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深入实施国资国企发展“十四五”规划为牵引,以全面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为抓手,充分践行“牢记使命、深化改革、守正创新、服务发展”核心价值理念,抓重点、补短板、强示范,坚持提质增效,坚持深化改革,坚持创新驱动,坚持优化布局,坚持监管提升,坚持党建引领,为上海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作出新的贡献,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和市第十二次党代会胜利召开。重点做好7方面工作:

一、坚持稳中求进,推动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

1.稳增长促发展。充分发挥稳增长促发展长效工作机制作用,指导监管企业一司一策形成年度工作方案,强化科技创新,优化国有资本布局,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并围绕国资功能定位,充分发挥在逆周期调节、市场补位、托底尽责方面的功能。督促监管企业以全面预算管理为载体,将指标目标层层分解、传递,形成全面预算目标,以月为单位进行滚动监测、跟踪、报告,及时反馈重点任务落实情况。净利润、主业收入等主要经营指标和在沪增加值、税费总额等经济增长指标同比增速高于全市平均全年努力实现三高两低一控即主业收入增速高于上年,主业利润增幅高于利润增幅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进一步提高监管企业风险敞口低于上年水平债务风险显著降低竞争类企业资产负债率控制在70%以下

2.加强内控管理。强化监管企业内控体系建设,推进投资、采购、融资、担保、境外企业、土地、房产、审计等重大事项的集团统一集中管理推动监管企业完善符合市场和业务变化特点的内部控制体系形成向下穿透式管理。以信息化手段加强核心流程控制,形成内控体系各环节相互制衡机制。聚焦内控管理薄弱点,督促监管企业对各类审计以及内、外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缺陷实行清单式管理并持续整改。修订《市国资委监管企业对外担保管理办法》。严格控制成本费用,做到增长幅度与业务增长速度相匹配,从细从严控制和改革发展无关的、预算外的费用和支出完善监管企业内审工作机制和体系研究修订国有企业内审办法

3.强化风险防控。完善防风险强监管工作机制,压实企业集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主体责任并层层落实。形成市国资委重大风险事项分工协同和专项风险事项督办机制,加强风险提示、约谈及通报推进全面风险预警体系建设,将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扩展到主业、投资、境外资产、资金、金融、法律合规等各领域。通过穿透重点子企业、横向业务系统关联等手段,提高风险揭示能力。持续关注融资性贸易、控股不控权、境外、存续和托管企业风险,严控债务风险和非主业投资,严禁财务造假和违规出借资金,特别关注产业链供应链、应收账款、担保、表外业务、境外佣金等领域风险,防范衍生次生风险。强化落实风险报告制度。

二、坚持服务全局,优化国资布局结构

4.落实重大战略任务。制发《上海国资国企助力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若干政策措施》,进一步发挥国资国企在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中的主力军作用。落实投入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建设行动计划各项任务,保障浦东机场四期等重大项目顺利推进。落实服务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三年行动计划,发挥长新公司功能,推动方厅水院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落实五个新城建设实施方案,积极引导总部型机构、功能性平台落户五个新城。做好第五届进博会相关工作。

5.调整优化国资布局结构。落实“1+3+N”的国有资本管理架构,探索完善市国资委、平台公司、监管企业的权责边界和联动机制。深化完善平台公司功能定位以及国资委授权放权机制,推进相关股权划转。发挥平台公司功能,提升资本运营效率。筹建上海国有资本投资母基金,重点支持国家和本市重大战略、国资功能布局、国企改革创新发展与结构优化调整。聚焦新兴产业方向,推动农投、康养等企业集团组建运营。开展企业专业化重组整合、非正常经营企业清理退出,加快推动国有资本向优势企业、主业企业集中。推动企业加快不良资产处置核销,盘活低效无效资产。落实本市培训疗养机构改革任务,优化相关企业资源配置。

6.加强规划投资管理。指导监管企业启动新一轮战略发展三年行动规划编制工作优化企业主业发展能力评价体系标准。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通过沙龙、培训等形式,进一步加大产融对接支持力度。督促实体企业围绕主业开展金融业务,推动落实金融持牌业务的“推动发展一批”“优化调整一批”和“清理退出一批”清单。深化企业管理层级压缩,降低四层次企业户数比例,科学遴选新设企业的投资主体和管理主体。研究制定监管企业投资项目后评价管理办法,筛选部分重大投资项目开展后评价。

7.强化要素资源配置。组建数据集团,保障本市公共数据和国企数据的运营安全,加快推动各类数据汇聚、流通、开发和利用。优化“出行即服务”系统建设,探索全国首例公共交通数据授权经营。支持各类国有企业所持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基金份额进入本市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转让。持续推动长三角产权市场一体化建设。推动本市产权交易场所体制改革,细化完善本市产权交易场所监管相关工作机制。托房地资产管理系统,推进监管企业不动产确权补证,加快推进低效土地盘活利稳步推进重大工程、旧区改造涉及监管企业征收任务扎实做好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及外滩第二立面改造专项任务。

三、坚持激发活力,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8.完成改革专项任务。全面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明确的78项目标任务,高质量推进改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八大专项行动”。以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为契机,推动企业积极探索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抓好“双百行动”“科改示范行动”等国企改革专项工程任务落实。深入开展“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深入推进市城镇集资集企改革。对各项改革任务完成情况开展专项督查评价。

9.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持续更新上市资源项目库,加强政策指导和专业辅导,力争完成2-3家企业主板、科创板等市场上市。进一步推动监管企业通过重组、分拆等方式提升资产流动性,彰显内在价值。指导部分已实现整体上市或核心资产上市的监管企业进一步优化上市公司布局体系。积极稳妥推进市场竞争类企业及各级子企业、功能保障类企业各级竞争性业务子企业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在充分竞争领域企业探索将一定比例的国有股转化为优先股,进一步深化员工持股试点工作。

10.提升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发展质量。积极发挥资本市场服务国资国企改革作用,助力本市重大战略实施。结合国有资本布局规划、集团发展战略以及上市公司资本运作计划,开展优化本市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专题研究。协调处置上市公司重大风险事件,完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重大风险预警防范化解工作体系。优化完善上市公司发展质量评价体系,开展管理绩效评价测试。继续做好上市公司内幕信息管理工作。

11.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明晰党委讨论和决定重大事项的职责范围、程序规范。开展基层党组织落实前置程序要求路径研究。配齐建强董事会、监事会,在符合条件的企业实现专职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进入董事会,加强董事会专门委员会建设。积极拓宽外部董监事来源渠道,完善选任和退出机制。监管企业集团层面全部实现外部董事占多数,强化外派董监事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健全董事会、监事会制度体系。完善外派董监事沟通、报告和培训等机制。提升法律顾问设置率和专职化率。深化总审计师制度试点。完善财务总监履职和委派管理。

12.健全长效激励约束机制。实现各级子企业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契约化管理的滚动推进全覆盖。稳妥有序推进职业经理人薪酬制度改革。完成监管企业法定代表人经营业绩考核方案等修订。制定《关于进一步深化市国资委监管企业工资决定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指导金融企业根据行业特点,探索建立特殊岗位薪酬制度。针对部分高端紧缺人才实施清单化管理的工资总额单列管理。聚焦关键领域和重点企业,推进一批股权激励计划方案落地。

四、坚持创新驱动,提高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

13.培育发展新动能。围绕十大创新型领域,明确核心技术攻关方向,形成覆盖重点产业、前沿领域的创新图谱。推动监管企业积极参与生物医药、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国家实验室建设。落实三大重点产业三年行动计划,加大对三大重点产业资金支持力度,完成三年新增投资约1000亿元目标。推动监管企业积极参与航空航天、海洋工程装备等产业发展,做好产业链相关配套。围绕“双碳”目标,形成国资系统“1+N”贯彻落实工作体系,制发本市国资国企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方案,指导监管企业形成一企一‘双碳’方案专项工作计划

14.开展创新综合试点。对接国家和本市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和产业链稳定重点任务,落实《上海国资国企助力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若干政策措施》等有关创新政策,制定措施清单,加强支持保障,形成有利于企业创新发展的新机制。深化事前约定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国有创业投资企业市场化运作试点工作。

15.打造创新协同高地。聚焦核心技术攻关和关键产品研发,支持企业与各类创新主体对接,在共性技术研发、成果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等方面形成一批示范项目。发挥临港新片区、长三角生态一体化示范区及张江科学城功能载体作用,加强系统领军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及龙头企业等创新资源的内外部协同联动,支持各类创新资源在空间上集聚,打造“数字江海”“大零号湾”“G60生态创新中心”“张江路92号”等一批上海国资国企创新示范基地。加强协作,推动监管企业知识产权工作高质量发展。

16.加快数字化转型速度。开展数字化转型评估,制发《上海国资系统数字化转型评价指引》。加快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重点推进一批数字化转型标杆工厂、重要场景、重大示范基地建设。依托国资国企数字化转型赋能平台,开展第二届创新大赛。与国务院国资委联合举办央地数字化转型高峰论坛。启动监管企业数据资产化实践研究,并推动1-2家企业开展试点。进一步加大金融科技投入,推动金融服务类企业数字化转型

17.深化国企品牌建设。完善品牌振兴发展推进机制,制发《促进上海国资国企品牌发展指导意见》。推动组建上海国资品牌发展运营平台,实现赋能品牌专业管理、股权运作、转让授权、联名合作等功能。开展监管企业品牌发展评价试点,落实品牌扶持专项方案指导推进企业培育一批新兴品牌,振兴一批老品牌,打造一批世界一流品牌,形成一批具有示范引领和带动效应的品牌项目。实施老字号品牌焕新计划,推广一批重点品牌典型案例。

五、坚持管好资本,提升国资监管能级

18.优化监管方式。进一步健全“直接监管+委托监管+指导监管+受托监管”体系。建立制度化沟通协调机制,推进委托监管、指导监管监督评价工作。完善长新公司受托监管机制。落实部属高校、市属高校所办企业划转工作。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上海法治国企建设的意见》。修订《上海市国资委监管企业合规管理指引》,编制合规管理系列指南。推进国资国企在线监管服务平台建设,实现上海国资监管协同应用门户、新版企业服务大厅上线运行,完成一批监管系统应用建设,推动重要监管数据集中汇聚、评价分析,探索“一企一屏”监管集成试点。落实全市一网通办工作要求,制定市国资系统服务大厅建设三年行动规划推进国企信息公开,加强社会监管。强化与外部监督监管机构协同合作

19.强化监督检查。加强统筹规划,持续推进综合督察检查。6-8家监管企业开展班列式国资监管政策落实情况检查。完成1家监管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开展与高质量发展相关的企业创新投入等专项审计,立足境内辐射境外推进1-2项境外审计检查。强化中介机构审计责任约束,持续推进企业规范审计中介机构管理。指导监管企业制定私募股权基金投资及管理实施细则。强化对监管企业投资基金情况的动态监测分析。制定市国资委监管企业对控股企业实施有效管控的指导意见,深入推进“控股不控权”专项监督检查。持续开展责任追究清单跟踪管理,对具备条件的事项实施核查并形成处理意见。推进违规追责工作相关系统与实施规范建设,完善系统单位落实违规责任工作报告制度。

20.细化基础管理。进一步夯实产权登记基础管理,优化产权登记、企业注册登记联动监管机制,加强有限合伙企业国有权益、金融企业、集体企业产权登记管理。推进企业价值指数系统功能完善,改进优化监管企业评估备案授权管理。全面推进实施使用国资经营预算资金项目的绩效评价工作。探索监管企业境外单位重要档案提级管理。充实调整上海国资智库,组建国企研究联盟、双碳战略研究基金会、混改综合服务平台等。

六、坚持和谐稳定,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21.做好劳动保障。切实发挥国有企业在稳就业中的主力军作用,修订《关于推进本市国有企业招聘信息公开工作的实施意见》,指导企业按计划招录应届高校毕业生,为符合政府安置条件的退役士兵提供工作岗位。支持鼓励企业加强校企合作,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做好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推进企业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推动开展各类职工技能培训,配合做好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相关工作。

22.履行社会责任。聚焦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评价体系和双碳工作要求,指导系统企业强化社会责任履责制度建设。拓展社会责任报告发布覆盖面,在监管企业全覆盖发布的基础上,推进委托监管和指导监管领域重点企业发布社会责任报告巩固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成效,推进监管企业深化产业合作、消费扶贫和劳务协作,探索建立在滇对口帮扶系统企业工作联动机制支持监管企业发挥主业优势继续助力本市乡村振兴战略。

23.确保安全稳定。开展系统企业“大走访、大排查”工作,帮助指导企业解决问题、消除隐患。指导系统企业全面贯彻落实《上海市安全生产条例》,压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重点规范关键行业重要子企业安全管理体系。总结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经验,聚焦重点时段、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开展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推动系统企业完善安全生产风险防范化解机制指导系统企业严格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要求,继续发挥上海市企业海外项目疫情防控平台功能。加强信访基础业务培训指导,提高初信初访一次性解决率。推广“老娘舅”群众工作法,深化重复信访化解攻坚,做好重要节点信访稳定工作。指导企业做好民企清欠工作。修订市国资委市民服务热线工作管理办法。

七、坚持政治引领,加强国资国企党的建设

24.筑牢思想政治根基。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党的二十大精神为重点,发挥党委中心组学习示范引领作用,加强系统理论学习和实践运用。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加强党员干部职工的政治教育和政治训练。建立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和“我为群众办实事”长效机制。贯彻落实《上海市管企业正职领导人员政治素质建设考察实施办法(试行)》逐步建立市管企业领导人员政治建设电子档案制定《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上海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清单,健全意识形态责任压力传导机制,制定监管企业声誉管理办法。做好二十大党代表候选人推荐、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选举和市第十六届人大代表、第十四届政协委员提名考察工作。

25.夯实基层党组织建设。围绕“铁心跟党走 喜迎二十大”主题,开展多层次党建系列活动。深化“凝心聚力 助力改革”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重点围绕混改企业和海外企业党建工作进行责任覆盖。探索构建上海国有企业党建评价体系,对监管企业集团党委进行党建工作考评。召开“高质量党建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党建论坛。编制新一轮基层党建高质量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打造10个基层党建创新实践基地。收官第四轮“万名书记进党校”培训,出台加强抓基层党建力量配备若干措施,部署第二轮“千名组织干部进党校”培训。开展第二轮“上海国企党建品牌”创建评选。

26.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制定《市管企业干部人才队伍建设评价办法(试行)》,将“三能机制”建设情况纳入专项评价,做好相关落实情况与企业领导人员经营业绩考核评价的衔接。试点实施市管企业领导人员“继任者”计划。建立国资系统青年联合会开展“国资骐骥”高层次技术创新人才评审,健全完善“国资骐骥”人才培养体系,做好“国资骐骥”三层次人才教育培训计划。指导企业制定“五年专项规划+三年行动计划+一年实施方案”的年轻干部队伍建设规划体系健全完善青年人才培养体系共青团工作考评激励体系开展“青春国企”立功竞赛。打造“智联长三角、聚力一体化”党外知识分子论坛品牌。聚焦老干部工作“三项建设”,精准落实政治和生活两项待遇。完善机关人事管理制度,分层分类做好干部培育管理,稳妥推进部分事业单位机构改革。

27.深化党风廉政建设。深化完善“四责协同”机制,持续深入推进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制定市国资委领导班子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一岗双责”责任分工,做好中期检查、评估验收等工作。抓好中央和市委巡视的后续整改工作,确保巡视组反馈的事项和问题逐项落实销号。推动监管企业持续抓好巡视巡察整改,切实做好“后半篇文章”。健全完善巡察制度和机制,组织开展巡察督导,督促监管企业加强对下属企业的巡察。

28.营造良好氛围环境。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创新发展等为主题,加强与主流媒体合作,“上海国企直播间”等主题宣传活动。新建上线“上海国资”微信公众号,加强新媒体平台建设。持续开展第二阶段“红色文化进国企”,推进“上海市国资国企红色基因挖掘传播与开发”项目。深化拓展上海“国企开放日”活动,推出一批“国企开放日”示范点。命名首批市国资委系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举办市国资委系统企业文化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