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解放日报头版刊登“上海企业在海外”系列报道——《锦江国际在中东多点布局酒旅融合,更深更广走向全球化产业版图》。锦江国际集团通过与海湾航空集团、沙特旅游局、巴林旅游局等中东企业和机构合作,在中东地区多点布局酒店、航空和旅游市场,形成了酒旅融合的大旅游产业↓
红海边的海港城市吉达,不仅是沙特阿拉伯仅次于首都利雅得的第二大城市,也是沙特沿红海岸线唯一的深水港。穿梭在棕榈树下、摩天大楼间的身影中,既有来自全球各地的游客,也有越来越多的商务访客。
在中东地区,从石油转向旅游,正成为产业转型热潮。距离沙特车程仅45分钟的岛国巴林,85%的GDP已来自非石油部门。另起炉灶的产业变革背后,是中东国家大力发展绿色低碳、数字经济的宏大愿景。
旅游业,正是阿拉伯国家拥抱世界的起点。在此契机下,一家来自上海的国资国企抓住了机遇——
2018年,锦江国际集团收购了丽笙酒店集团,更深、更广地走向了全球化产业版图。2023年以来,锦江国际通过与海湾航空集团、沙特旅游局、巴林旅游局等中东企业和机构合作,在中东地区多点布局酒店、航空和旅游市场,形成了酒旅融合的大旅游产业。
让中转站变目的地
巴林机场既有崭新敞亮的候机楼、品牌齐全的免税店和便捷的动线,也处处透出阿拉伯风情。
2021年,巴林机场启用新航站楼。预计今年年底,该机场的旅客年吞吐量将超950万人次,接近1000万人次的上限。“小而全”的巴林机场拥有便捷的转机优势,最短可在1小时内完成转机。这使得巴林成为中东乃至全球航班的重要中转站。
今年中秋,上海飞往巴林首都麦纳麦的海湾航空GF125航班上,当天餐单多了粥或面条的选择。
这条航线于今年5月29日巴林国王访华当日完成首飞,次日广州至麦纳麦的航班又成功飞行。目前,每周从上海和广州出发往返麦纳麦的海湾航空直飞航线共有7个班次,实现了每天都有一班飞机从巴林飞往中国。
一家国外航司在华同时开通两条航线不多见,运力布局速度超乎寻常。这其中有一个重要推手,海湾航空在中国的总代理:锦江旅游。
在海湾航空首席执行官吴茂松看来,与锦江的合作是不二选择。“锦江旅游是中国最大的旅行社之一,锦江国际集团拥有的酒店客房数居全球第二,选择锦江作为中国总代理,能够让海湾航空迅速进入中国市场,并推出适应中国旅客需求的旅行产品。”
早在2009年,海湾航空曾经试水直飞上海的航线,一年后因故停飞。“加入海湾航空时我发现,我们是中东地区唯一还未开通直飞中国航线的航司,我们的飞行网络中绝不能缺少这个全球第二大的航空市场。”吴茂松说。
锦江国际集团与海湾航空去年4月启动对话,历经一年的紧张筹备,最终于今年5月完成上海到巴林的首次直飞。截至今年9月,上海直飞巴林的航线载客率已达75%,不到4个月便超出预期。
对锦江国际集团来说,愿意为此加大投入的原因很明确:巴林是进入中东市场的必争之地,海湾航空不仅100%控股巴林机场,还全资拥有海湾航空学院、持有巴林免税店45%的股份。航司和机场的一体化运营,为开通新航线打通了诸多便利。
巴林想从飞行中转站变为旅游目的地的决心,也是锦江国际集团布局巴林航线和酒店业的关键因素。
“巴林王国政府正大力投资旅游业,中东地区海湾合作委员会成员国也都在进行‘从石油到旅游’的产业转型。”巴林旅游和展览管理局首席执行官莎拉·艾哈迈德·布希吉说。目前,巴林官方正与锦江旅游合作,从产品设计着手,开发从6小时、1天直至3到4天不等的旅游线路,努力让中国旅客在巴林多停留一个晚上。
酒店从量变到质变
中东地区普遍将旅游业作为产业转型的切入点,衍生出了酒店、航空、旅游、人才培训及文化交流等多方面的机遇。
在中东最大的石油产地沙特,一幅“2030愿景”描绘了沙特建国100周年时的转型目标。这其中,针对旅游市场还有一个亮眼的目标:到2030年,每年吸引400万人次的中国游客。
这一数字在去年是15万人次,今年上半年,中国到访沙特的旅客已超过10万人次。“到访沙特的中国旅客与日俱增。”沙特旅游局大中华区总经理陈懋良说。
“有了直航,接下来就是让中国游客在中东找到住得舒服的酒店。”上海锦江国际旅游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郑蓓说,丽笙在中东的81家酒店,为锦江打开中东酒店业市场打下了扎实基础。
2021年,沙特旅游局在上海设立办事处;去年,锦江旅游与其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从沙特旅游资源宣传、客源引流到人才培育等多方面开展合作。
在利雅得外交区丽笙酒店及公寓,透过客房窗户可以看到这里难得的绿植景观。酒店周边有48个国家的使领馆,外籍客人占比达65%。在酒店大堂的欢迎角,有中东酒店的标配——阿拉伯蜜枣、饼干和咖啡,还有中国的绿茶与红茶,一旁摆放了热水壶并贴上了标有“热水”的中英文标签。
这是2019年丽笙在利雅得开设的第三家酒店。今年11月,丽笙在利雅得的第十家酒店即将开业,明年一季度这一数字将增至12家。丽笙集团利雅得区域总监费南·布鲁福告诉记者,沙特每天都有新的酒店开业、新的旅行社开张,旅游业人才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好在,我们有锦江国际集团的资源,锦江的交流团队已经第三次来到利雅得,帮助我们的厨师、客房服务、前台等工作人员更好地迎接中国游客。”
锦江收购丽笙后,为这一酒店品牌带来的变化还涉及更深层面。
“我们很关注锦江国际集团在上海中心运营的J酒店,这是目前世界上垂直高度最高的酒店,希望能与锦江国际集团的管理层探讨,将J酒店引入利雅得,满足中东市场日益增长的高端酒店需求。”丽笙中东区域负责人巴塞尔·塔拉说。丽笙在中东市场的经营策略,正从量变转为质变。
深度拥抱中国市场
WTA年终总决赛、F1、电竞世界杯、足球……中东酒旅行业潜力巨大,竞争也越发激烈。
在沙特吉达,由90多个岛屿组成的红海度假区将于2030年建成8000多间酒店房间。距离利雅得约90公里的奇迪亚城,2027年左右将建成世界首个七龙珠IP主题乐园,可容纳6万名观众的体育场恰好面对着著名的“世界之崖”。
“锦江国际集团拥有完整的酒旅全产业链布局,这恰好是当下沙特最需要的。”陈懋良说。
同样正向旅游业转型的巴林,已制定“2022—2026年旅游战略”,到2026年目标吸引1410万名中国游客,中国也被确立为巴林旅游业5个关键市场之一。
中国游客有自己的旅行偏好,这成为锦江国际集团与巴林旅游局合作中要突破的关键。锦江国际集团正与巴林旅游局合作开发多元化的定制旅游套餐,既有时长6小时左右的短期游览计划,涵盖海滩、古城遗址、酒吧、购物中心等景点,也有超过23小时的“加一天”转机套餐。
不久前,“锦江国际旅行社”在沙特开业,获得了第一张中国国有旅游企业在沙特的营业许可证。“围绕中国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沙特‘2030愿景’,我们正深入推进酒旅融合发展,把市场做得更大,把服务做得更好。”锦江国际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赵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