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娘舅”扎根28家国资国企一线

发布日期:2024-10-15 信息来源:市国资委

近日,《解放日报》刊发题为《“老娘舅”扎根28家国资国企一线 全市国资系统推广“老娘舅”群众工作法,调处矛盾纠纷引导员工参与改革攻坚》的报道,介绍上海国资国企构建“1+28+N”的“老娘舅”群众工作队伍,扎根企业基层一线,了解掌握群众思想动态,从源头调处矛盾纠纷,宣传引导员工理解、支持和参与国资国企改革攻坚的实践和成果,全文如下↓

图片 1.jpg

“没想到50年前的陈年往事,如今也能得到解决。”今年6月,年近80岁的原海港职工老祝收获了一份惊喜,多年前的老工伤在上港集团轮驳分公司信访办公室主任孙涛的帮助下得以查实认定,并依法获得相应补助。在孙涛办公室,老祝用颤抖的手写下了一首小令,表达感谢之情。

图片 2.jpg

老祝2004年就离开上港集团了。如今,老倪已退休,随着年龄增大,年轻时不在意的旧伤成了一个心病,于是他想到要进行工伤认定,从而享受工伤人员离职相关待遇。但由于年代久远,且资料缺失,除本人口述外,工作人员查找半天,发现并无任何佐证。因此,老祝自己也不抱希望,觉得说过就算了。

但孙涛却将这事放在了心上,他发动顾问团,花了很长时间去寻找蛛丝马迹。最后,在一位顾问的提醒下,大家想起查考勤这一办法。果然,在当时企业的考勤记录中,大家发现了唯一的证明——老祝因工伤休假一个月。

孙涛和他的顾问团有一个名称——“老娘舅”。“老娘舅”在上海本土文化中代表有威望、讲公道的长者,以及充当调解者角色的意思。2020年,上海市国资委在调研中总结提炼出既继承和发扬“枫桥经验”,又具有上海国资国企特色的经验做法,即“老娘舅”群众工作法,在国资系统企业中推广运用。上港集团轮驳分公司便是第一批试点单位之一。

上港集团信访工作相关负责同志介绍,在国资国企改革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矛盾,国资国企更要以人民为中心,履行社会责任,群众的合理诉求必须得到回应。“老娘舅”群众工作法能发动和依靠群众,推动矛盾源头预防、就地解决,有助于提升企业基层治理能力,为国资国企改革攻坚保驾护航。

如今,经过几年实践,“老娘舅”群众工作法也取得了一些成果,总结出不少经验。

以上港集团轮驳分公司为例,这家公司是上港集团专门服务调整关停企业离岗和退休员工的平台公司。目前,公司已建立了由集团内外不同专业领域的6名专家组成的“老娘舅”顾问团队、25名基层党员骨干组成的“老娘舅”工作团队和覆盖各管理点的5个“老娘舅”工作室。

走进“老娘舅”工作室,一张笑脸、一把椅子、一杯热茶是接待来访者的标配。孙涛介绍,对于群众的诉求,工作人员首先要进行“有理推断”和“有解推断”,要站在群众角度,想办法去解决他们的合理诉求。

“‘老娘舅’常常是‘一把钥匙配一把锁’。”孙涛说,有时候,只有找到那个关键的“老娘舅”,才能让来访者信服、认可他们的工作。

他曾碰到一位职工,由于身患慢性病需要持续治疗,多年无法工作,只能拿着病假工资、住在职工宿舍内,生活非常困难,积累了许多不满情绪,因此找到“老娘舅”工作室时,情绪非常激动,对工作人员极不信任。

后来,孙涛找了一位和这位职工原本就熟悉的“老娘舅”进行一对一的结对联系。这位“老娘舅”本身就是个热心人,擅长和周围人打成一片,他常煮好患病职工最喜欢吃的牛肉,上门陪其聊天,帮助解决生活、就医等困难,建立起了感情和信任。

与此同时,“老娘舅”工作室帮这位职工改善了住宿条件,为其争取到定期医疗补助。感情投入和实际工作双管齐下,让这位职工感受到了公司的温暖,还专程送来了锦旗。

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为了快速找到最合适的“老娘舅”。上港集团轮驳分公司建立完善“日、周、月”信访数据信息平台,通过数据整合分析,聘请不同的“老娘舅”对来访者分类服务,实施“一人一档、一人一卷、一人一策”的措施。

据上海市国资委信访办介绍,目前,上海市国资国企已构建了“1+28+N”的“老娘舅”群众工作队伍。市国资委组建了由群众工作经验丰富的“老法师”组成的“老娘舅”专家组,同时全系统已有28家企业组建“老娘舅”队伍192支,成员1813人。

“老娘舅”们扎根企业基层一线,了解掌握群众思想动态,源头调处矛盾纠纷,宣传引导员工理解、支持和参与国资国企改革攻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