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为动力 在危机中破题 浦发银行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股份制商业银行

发布日期:2020-09-27 信息来源:

英国《银行家》杂志“2020年全球银行1000强”第20位,《福布斯》“全球企业2000强”第65位,《财富》杂志“世界500强”第220位,国际三大机构持续给予“投资级以上”评级,连续多年获得“中国上市公司百强”称号……作为诞生于中国深化改革开放和浦东开发开放时代洪流中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浦发银行始终以服务实体经济、贡献社会为己任。在“立足上海、辐射全国、走向世界”的愿景下,浦发银行先后在境内外设立41家一级分行、1600多家营业机构,构建了以银行为主体,覆盖基金、信托、租赁、货币经纪、村镇银行、境外投行的金融集团架构,跨业态、跨市场、跨领域的多元化金融服务“大棋局”日臻完善。截至2020年6月末,全行总资产超过7.5万亿元,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014亿元、净利润近290亿元。

在目前国内外环境发生显著变化的大背景下,浦发银行毅然选择“再出发、再创业”,紧紧围绕国家战略布局,以创新为动力,在危机中破题。在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的前提下,浦发银行积极谋划、落实“2019至2021年三年行动计划”,以服务为根本,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体验+数字科技”双轮驱动,持续增强核心竞争力、行业引领力和全球影响力,勇做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和先行者。

创新服务 为国家战略贡献“浦发智慧”

勇挑重担,不断创新,支持实体经济转型升级,与国家发展战略同频共振,是浦发银行这样的国企发展的应有之义。

在疫情影响下,我国实体经济受到一定冲击,浦发银行以助力实体经济发展为工作基础,致力于提高我国经济发展质量、效益和国际竞争力。今年上半年,浦发银行制造业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17.3%,高于企业贷款平均增速3.4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长17.6%,高技术制造业贷款增长46%。同时,响应国家号召,浦发银行也积极做好民营、小微、三农、扶贫等领域创新服务,“浦银快贷”业务为企业与消费者提供“全流程在线、全自动审批、全数据化处理”的优质体验,而“无还本续贷”服务则为小微企业贴心解决资金周转难题。普惠金融得到了实践,浦发银行也因此获得了良好的口碑。

针对“三大任务”,浦发银行迅速行动起来,整装再出发。在长三角一体化的进程中,浦发银行敏锐地发现了企业跨区域经营和长三角产业链布局的需求。于是,浦发银行成立了“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管理总部”,全力支持长三角“一网通办”政务平台建设,并创新一体化联合授信模式,推出了产城融合贷款、授信专项授权、对公开户驻点等多项创新举措,实实在在地让企业享受到长三角一体化带来的红利。为了更好地引导资本市场对接国家战略,浦发银行也携手汇添富基金联合发行长三角一体化ETF基金,进一步通过金融一体化推动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为市场各方参与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投资提供了重要标的。

在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的第一时间,浦发银行就推出了《新片区金融服务方案》,并设立新片区分行,立志实现“资金支持倍增、服务规模倍增、引领新片区金融制度创新和引领新片区金融开放”的新目标。结合新片区跨境资金便利化政策,浦发银行先后落地了新片区首单跨境人民币支付便利业务、首单境内贸易融资资产跨境转让业务、首单外债额度一次性登记业务等14项创新业务。目前,全行自贸FT存贷款规模、FT账户数、资金池和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量等五项核心数据综合排名在股份制银行中均列首位,数十项服务成果入选上海银保监局发布的创新案例。

为了助力科创板建设,浦发银行根据相关政策与企业需求,依托自身在科技金融方面的优势,形成了一揽子、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体系。其先后推出《科技金融服务方案2.0》《科创企业资本市场服务方案》以及《企业科创板上市投行服务方案》等,并深度参与上海市科委“3+X”科技金融体系建设,联合首创了小巨人信用贷、履约贷、创客贷等产品,全力支持符合国家战略、突破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的科技创新企业发展。截至6月末,在科创板已上市的116家企业中,有84家企业与浦发银行开展业务合作。

现阶段,上海正全力决胜“五个中心”建设。聚焦上海产业转型升级方向,浦发银行不断创新、丰富“股债贷”一体化综合金融服务内涵,先后支持了宝武钢铁重组、上海医药跨境收购、药明康德私有化等重点项目,有效助力国际经济中心建设。深度参与上清所、票交所等各类要素市场筹建,做好金融交易、产品定价和交易清算等领域创新和支撑,大力支持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加快在线供应链金融业务发展,完善跨境金融服务体系,促进企业境内外双向互动,增强对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服务能级。建设专业化航运金融服务平台,深化与航运龙头企业合作,助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携手政府、VC/PE、科技龙头企业等各方主体,探索投贷联动等创新业务,促进科技金融生态圈交易撮合、产业对接与资源整合,进一步推动全球科创中心建设。

此外,浦发银行着力强化对上海各行业重点国企的横向整合,创设国企产融合作平台与机制,大幅提升对“四大品牌”领域整体性、综合化的金融服务能力。2020年6月末,浦发银行在上海地区的表内贷款余额中,三成用于支持“四大品牌”相关行业。

创新驱动 服务注入数字化能量

对于银行业而言,疫情是对其数字化服务能力的大考。执笔答题,浦发银行在线上金融和非金融领域写出多套助企、便民服务“解题方法”,通过建设信息化平台、建立线上贷款绿色通道等举措,为各类企业提供包括授信、融资、结算、理财、供应链金融等一揽子线上、无接触金融服务,有效缓解了企业经营压力。其中,“浦惠到家”数字平台实现了快速上线社区管理、防疫物资发放、员工体温监测、远程办公信息管理等功能,并在复工复产与上海“55购物节”的活动中扮演了“生力军”的角色。截至目前,相关功能已惠及全国150多个城市,3000余家复工企业,覆盖客户总人数达到200万。

好的发挥,离不开平时的积累。事实上,浦发银行在成立初期就提出“要把银行建在网上”。近年来,浦发银行不断拓展数字化创新生态,力求能够在数字化时代中抢占先机,更好助力上海科创中心与金融科技中心的建设。通过产学研合作,浦发银行联合建立了多个创新实验室和研究中心,共同探索大数据、物联网、5G金融、区块链、深度学习、网络安全、智能风控等前沿技术应用,首推5G+智慧银行网点,于上海张江完成5G网络环境下首笔银行卡开卡业务;首推智能柜台i-Counter,可以替代人工柜台90%的功能。在智能投顾、数字人“小浦”、智能语音客服的加持下,浦发银行的服务能级持续提升,客户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专业的指导与建议,对浦发银行也更加信赖。

2018年,浦发银行在银行业内率先发布API Bank,并提出“无界开放银行”理念。随着互联网与物联网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只需一台小小的手机便可以满足衣食住行的基本需要,可在每一次触摸屏幕的背后,都有银行的金融服务在为消费者保驾护航。金融与场景的“互通互联”、银行与合作伙伴的“开放共享”,这种零售新经营体系,便是“无界开放银行”的核心。

以客户为中心,以场景为切入,浦发银行重塑了银行业务与服务模式,通过提供更精准、更专业、更高附加值的服务,吸引相应人群参与新型业务并提高业务渗透率,增强了盈利能力。在建设过程中,浦发银行又根据实践经验,进一步提出了“科技合作共同体”概念,通过“合作伙伴”方式,摒弃过去甲方乙方的传统模式,共同解决行业内的痛点、难点。目前,已投产的API接入合作方涉及账户管理、贷款融资、投资理财等九大类业务领域,并实现了银行与政府、企业、产业互联网、供应链、大数据平台等的深度结合,可在各类生产和生活场景中为B、C、G端客户提供全方位、更极致的服务体验。

创新党建 制度优势转化发展效能

为了实现党建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把制度优势转化为国企高质量发展效能,浦发银行不遗余力。

始终把组织建设作为重要保障,浦发银行在不断完善党委议事决策机制、健全各级党委职能部门设置的基础上,优化调整了9个总行直属党委,明确了基层党支部规范建设机制,科学精准地对全行1500家党支部进行分层指导、分类评价,并坚持每年组织专门力量到50家一级机构党委开展党建工作现场考核。考虑到浦发银行的触角遍布全球,为了进一步增强海外分行的归属感与凝聚力,浦发银行首次召开海外机构党建工作座谈会,并在新加坡分行、伦敦分行设立党支部。

同时在不断摸索中,浦发银行逐渐将“外联共建”作为重要抓手,通过一次次的特色活动,推动银企、银政等领域合作关系的深度融合,实现全方位、立体式合作共赢。此外,在上海市国资委的指导和牵线下,浦发银行南京分行、郑州分行、西安分行、合肥分行等还分别牵头组织与当地的上海市国资系统企业集体签署党建共建协议,共同推进党建工作形式与内容创新。

人才是国企发展的不竭动力,盘活人才的“蓄水池”,激发起员工的创新热情,是国企人才培养工作的重中之重。党建再次成为了破题之道。在浦发银行看来,每一位浦发银行的员工都宛若一匹“骏马”,只有到市场的“赛场”上比一比,才能够帮助“伯乐”来“相马”。以培养“充满激情、富于创造、勇于担当”的干部特质为要求,浦发银行进一步完善领导人员选拔任用管理办法,着力构建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通过“内培外引”提升队伍年轻化、专业化水平。针对脱颖而出的个人,浦发银行会为其提供广阔的成长空间,激励他们不断为浦发银行的发展注入能量。

近年来,为了鼓励员工创新,浦发银行也依托互联网技术,培育形成“激励探索、鼓励超越、宽容失败、追求卓越”的创新共识,全方位梳理基层员工微创新建议。布局数字型人才,浦发银行也大力引进高技术人才,并以数字化课程的方式为员工提供进一步的发展机会。2019年,浦发银行共建设数字化课程资源2500门,累计870万人次参加学习。

创新机制 瞄准关键问题深化改革

激发内生动力,是国资国企改革、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有鉴于此,浦发银行始终以敢为人先的精神深化改革创新,积极探求经营管理和持续成长的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

去年以来,在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的指引下,浦发银行瞄准制约全行发展的关键问题,重点重构和调整不适应未来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包括推进风险内控体系改革、深化激励约束机制改革、落实合规体制机制改革、升级审计垂直管理模式、强化科技与业务融合、推进公司和零售板块组织和架构改革、推进成立理财子公司和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积极筹建金融科技子公司等。通过不断自我加压与转型升级,制度变量、特色变量、市场变量正源源不断地释放潜在红利。依托聚合放大的杠杆效应,浦发银行也力争撬动全行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这个总变量,推动全行战略目标的实现。

伴随管理机制创新的,还有企业发展战略的与时俱进。根据新时代的特点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浦发银行按照“跑赢大势、追求卓越”的宗旨进行统筹规划,力争在高质量发展的“金融马拉松”中队形不乱,勇当排头兵,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股份制商业银行”全速冲刺。在动态把握内外部形势变化的基础上,浦发银行建立并不断完善SPBA(战略-规划-预算-考核)的战略管理框架,持续优化战略环境研究、分析和监测机制、战略执行评价机制、重大战略项目管理机制,强化战略闭环管理,确保能够及时把握发展潮流,调整发展重点。

“自开业以来,浦发银行就肩负了‘为社会主义金融事业闯新路’的历史使命。运用新思路解决新问题,运用新方法推动新发展,正是我们始终坚持的工作导向。未来,我们仍将积极探求经营管理和持续成长的新方法,为国资国企改革积累经验。”浦发银行董事长郑杨说。

“客户体验+数字科技”的双轮驱动下,在服务国家战略的进程中,在助力城市发展的点滴中,浦发银行实现了自身的迭代升级,也收获了近9000万零售客户、167万公司客户和近2800同业客户的肯定。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浦发银行新三年行动计划实施的关键之年。全体浦发人正以“再出发、再创业”的精神气概,扎实开展“十四五”规划研究,全力以赴向着“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战略目标砥砺前行。(来源:2020年9月8日 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