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冷伟青:畅通生物医药创新发展“最后一公里”

发布日期:2025-03-11 信息来源:市国资委

近日,2025年全国两会在北京召开。来自上海国资国企的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立足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围绕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城市建设、民生保障等领域热点话题积极建言献策↓

 

全国政协委员,上实集团董事长、上海上实集团党委书记冷伟青表示:

在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过程中,释放创新企业内生动力,推动创新成果产业化,解决“最后一公里”是成败关键。

 

深化“产学研医资保”合作,集聚资源推动产业创新循环

鼓励高校院所、医疗机构与生物医药企业通过股权合作、研发合作、上下链合作等多种模式深化链接,以生物医药基金为加速器,以大数据开源共享为催化剂,以成果转化产业化落地为突破,设立一批生物医药创新中心、联合实验室、标杆孵化器等,健全集前沿研究、成果转化及产业化为一体的孵化转化机制,促进研发成果加快走出“实验室”,形成“教授IP+职业经理人CEO”的共赢发展模式。

建立创新药临床准入绿色通道机制,优化医疗机构考核指标,鼓励医疗机构配备使用创新药,要有措施保障,提高创新药可及性;完善创新药价格形成机制,支持大品种做强进医保,仿制药做活进市场,给创新药腾出更多空间;试行医保支付标准与药品定价分离机制,促进商保拓展创新药支付渠道,改善创新药可负担性;保障创新药合理利润,稳定产业发展预期,更好提振投资信心、激发创新活力。

 

鼓励龙头企业发挥“链主”功能,提升产业链贯通带动作用

支持龙头企业参与生物医药科技创新重要政策、重大项目的顶层设计,更好发挥政策效能;鼓励龙头企业参与共建研究型医院、高质量孵化器等创新平台,成立企业风险投资基金(CVC)和并购基金,健全“自主研发+投资并购+孵化培育”的开放创新体系,以“小内脑”撬动“大外脑”,加快做强做优,提升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更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

支持龙头企业牵头建设一批创新药关键共性技术平台、中试验证基地和概念验证中心,开放创新资源和平台渠道,赋能中小生物药械企业创新产品的市场拓展和商业化,承接其创新成果的产业化,“以大带小”引导产业链上下游加快构建高效联通和有序贯通的创新生态,全链条推动创新药落地。

 

加快建设医药医疗数据库,夯实产业创新发展底座

人工智能在生物医药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和价值。当前,国家和部分地区已推进高通量标准化专病队列数据库建设。建议发挥我国临床资源和数据优势,系统推进医疗健康数据库建设,建立数据的采集、存储、处理等标准,健全数据合作利用机制,支持和赋能企业在创新药研发、临床诊疗、商业健康保险产品等场景中的应用,从而整体降低创新成本,缩短创新周期,提升创新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