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最大粮仓描绘“三夏”最美画卷,光明食品集团夯实沪上粮仓根基

发布日期:2022-06-22 信息来源:

图片 1.png

正值“三夏”关键时节,光明食品集团下属农发集团按照上海市关于推进全面复工复产的总体要求,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以“绿色发展、提质增效、粮稳食安”目标全力推进夏收、夏种、夏管工作,坚决守牢沪上粮仓,践行守护粮食安全使命。6月11日全面完成夏粮收割任务,6月16日全面完成水稻播种任务。

光明农发集团进入打造“高质高效‘三夏’”的冲刺阶段,种植符合大米市场需求的优质水稻品种比例高达89.3%,其中部分产品将于国庆节前“抢鲜上市”,满足市民需求。播种方式以机械复式水直播、无人机飞播等轻简自动化方式为主。无人机施肥、无人机植保、智能灌溉、北斗导航播种、田间大数据系统等智慧农业新技术方面在光明的田野上发挥重要作用。

科技创新亮点频现

2_副本1.png

海丰农业开展种植新模式研究,以无人机为主体,开展飞防、飞洒、飞播、飞巡等旱备飞播种植技术新模式,实施面积1000余亩,组建了8个专题科研组,推进少人的半自动化、无人的智能化田管模式。

微信图片_20220622150805.png

上农种植业研制应用水田压沟机、种肥装卸一体机、晒场翻场机,实现机械替人,减少劳动力;全面推广无人机飞防、施肥、巡田作业方式,智能监管耕种作业,让科技创新成果在“三夏”落地生花。 

微信图片_202206221508051.png

长江农业以智慧技术赋能田间管理,大面积示范推广无人机全程管理模式、无人机飞播,有效推进“三夏”进程。创新优化了折叠式宽幅开沟机、水稻播喷一体机、新式水稻条播机等设备,助力“三夏”生产。

微信图片_202206221508052.png

川东种植业农机创新小组研制推广的气吹式水稻精量播种机,配备视频监测和漏种警报,与传统水稻播种机相比,可降低70%劳务用工率,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

微信图片_202206221508053.png

跃进农业深入推进田间科技实验,提高种植业科技水平。新引进的扬麦30、扬麦33在参试品种中脱颖而出。种植在绿色种养循环试验区的小麦,产量明显高于其它品种,进一步降本增效。

改革创新深化推进

微信图片_202206221508054.png

海丰农业深化“机农合一”改革,开展了涉及50余名农机驾驶员,10000余亩面积的“机农合一”改革,机驾人员人效提高,实现企业效益与员工利益同向提升。 

上农种植业加快推进“机农合一”改革。投入各类机车约240台,其中社会化占比超50%,历时近20天完成6万余亩收割任务,日最高收割面积近7000亩,农机农艺深入融合、配合有序,最大程度发挥农机突击力。

光明农发集团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夏粮收购。对接存量,抓好库存稻谷的配购和市场供应工作。力求全力构建好粮食全产业链和服务地方农户,确保颗粒归仓、应收尽收。 

截至6月12日,已完成收购入库大麦6393 吨,小麦43249吨。 

保障服务全产业链 

微信图片_202206221508055.png

海丰米业多措并举做好夏粮收购工作。强服务,突出产业协同,坚持“一盘棋、一条心、一鼓劲”,全力服务好农业种业兄弟单位;重协调,确保夏粮应收尽收。统筹抓好政策性收购和市场化收购,不断完善粮食产销合作机制,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

微信图片_202206221508056.png

瀛丰五斗通过强化烘房操作管理流程,严把原粮烘干质量关。原粮进仓前详细记录参数,确保准确无误;烘干过程中,每间隔1小时查看烘干温度,不断调整参数,24小时不间断检测,严把原粮烘干品质。

微信图片_202206221508057.png

光明槐祥在小麦收购现场,切实把好夏粮品质第一关,质检员24小时值守岗位,扦样、除杂、测容重,各环节抓实抓细,做到先检后收、分级收购、分仓储存,确保夏粮颗粒归仓。

立足种源强竞争力

 

微信图片_202206221508058.png

中垦种业研发中心共完成水稻移栽面积152亩,其中常规粳稻育种材料4707份,氮高效材料200份,试验材料265份,展示品种65份。水稻种子加工量8199.5吨,销售量4233吨。

光明种业探索小麦保种新举措,提高合格率。小麦留种田在收获前,增加检测“穗头水分、收割水分”举措,保障小麦高“生活力”,提升小麦保种率。

微信图片_202206221508059.png 

光明农发集团把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持续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科技水平提升、生产方式转变、综合产能提高的成效凸显。

来源:光明食品集团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