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走深走实,上海国资国企聚焦改革重点难点,积极开展探索创新,涌现出了一批生动的实践案例。近期,“上海国资”新媒体平台将在“聚焦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专栏中陆续推出“改革实践”系列报道,本期聚焦:申通地铁集团全面深化改革,提升四种能力,更好服务城市发展↓
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申通地铁集团”)于2004年6月重组成立,是上海轨道交通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的责任主体。申通地铁集团定位功能保障类企业,主要业务包括: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管理、运营管理和服务、设施设备维修养护、技术研发,以及依托轨道交通资产资源优势开展市场化经营等。目前申通地铁集团负责运营20条线路、车站510座,运营里程837公里,线网规模位居世界各大地铁城市前列,集团综合绩效水平在行业内处于总体领先。
主要做法
以改革破解难题,答好一体化发展“任务书”
面对复杂艰巨的跨单位跨层级跨领域改革事项,申通地铁集团主动跨前,将服务城市发展作为推动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是坚持主动跨前,实现市域线建设运营一体化。申通地铁集团成立专班,加强对接,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市域线建设与运营优化整合这一重要举措,完成制定方案、梳理业务、理清资产等系列工作。7月中旬正式接管上海申铁和久事城开,全面承担管理责任,全力确保年底首条市域线高质量建成目标。二是坚持协同联动,发挥建运一体化优势。为将“建设为运营服务”的理念落到实处,集团加强统筹,健全建设运营协同工作机制,运营公司提前介入机制,建设和总包单位协同联动机制。以乘客无感换乘、一票通达为目标,制定票务融合具体实施方案,优化站内换乘流线路径。三是坚持先行谋划,推动长三角轨道交通一体化。为实现长三角区域内轨道交通的互联互通、高效运营和统一管理,申通地铁集团跨前一步,在上级部门指导下,牵头组建环沪公司,并与江浙两省轨道交通企业对接,深度研究统一调度、联合清分、信息共享等运营一体化关键问题,着力共建“轨道上的长三角”。
协调联动、主动跨前,全力推进市域线建设与运营优化整合,顺利完成了机场联络线联调联试工作。
以改革激发活力,绘制能力提升“路线图”
在千万级大客流成为常态的情况下,申通地铁集团着力深化改革,提升四种能力,不断增强保障城市运行的核心功能和超大规模网络建设运营的核心竞争力,努力在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上迈出新步伐。一是聚焦提升安全能力,健全安全管理体制机制。建立健全两级安全生产委员会并实行“双主任”制,将党的领导融入安全管理,强化党政合力、统筹协调的安全督导作用;强化风险隐患处置,开展季度风险提示、年度风险研判、关键作业风险告知、建立风险数据库,加强对安全突出问题督促跟踪。新一轮项目建设功能、标准和质量水平均有大幅提升。二是聚焦提升运营能力,完善运营维护体制机制。实施运能动态调整,提高核心线路中心城区高峰时段运能与客流的匹配度,有效缓解极端客流压力;优化运营管理组织架构,完善设施设备维护体制,实施维保公司管理转型和5家专业分公司提级管理;建立基于设备状态的差异化维修机制,完善专业设备评估体系和监测指标,大幅提升设施设备系统可靠度和冗余度。三是聚焦提升服务能力,优化客运服务体制机制。健全乘客沟通机制,通过召开乘客恳谈会、开设“流动讲堂”等,及时了解乘客需求;大力推进出入口“应开尽开”,自动扶梯、无障碍设施更新改造,持续开展“厕所革命”,改善车站环境。四是聚焦提升经营能力。强化经营管理体制机制。建立经营资源上网挂牌机制,通过“数字化底座+智能化管理平台”,促进资源可视化、流程高效化;建立与所在区政府部门的共同协商开发机制,新一轮上盖物业项目建设实行“一案一策”差异化开发,有效降低TOD投资风险,实施股份公司对地铁物业、地铁电科的重大资产重组,进一步提升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水平。
丰富数字化专业维护场景应用,构建体系化设备维护新模式。
以改革聚势赋能,谱写企业治理“新篇章”
面对新形势新挑战,申通地铁集团积极推动“从运营地铁向经营地铁转型”,不断提升企业综合治理能力。一是加强党的领导,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集团将党的领导融入业务并转化为集团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优势、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实现党建入账全覆盖,同步完成混合所有制子企业党建入章。优化集团“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和党委研究讨论“前置程序”要求的实施办法,完成修订集团党委建制二级子企业“三重一大”议事决策事项清单,动态调整党委研究讨论前置事项清单。二是健全激励约束机制,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坚强保障。集团以“安全、可靠、高效”为核心,优化新任期经营业绩考核指标体系,通过加大激励力度、强化考核联动,放大薪酬改革的激励与导向作用。在竞争类子企业开展市场化工资总额决定机制,试点实施中长期激励约束机制,将科研成果在降本、提质方面应用实效与员工收入进行挂钩。三是拓展人才培养渠道和机制,夯实改革发展基础。修订完善集团“跨专业、跨单位、跨层级”联合人才培养办法,与工程技术大学共同建立城市轨道交通现代产业学院互派干部挂职、兼职导师等6项制度;与北京地铁运营公司共同搭建人才培养的平台,建立挂职锻炼机制,互派挂职骨干人员28人。
申通地铁集团与北京地铁运营公司共同搭建人才培养的平台,建立挂职锻炼机制,互派挂职骨干。
改革成效
推进建设一流企业和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以来,业务板块核心能力显著提升。
推出一系列运营新服务,完成地铁与铁路免二次安检试点,启用宜山路站地下换乘通道,在人民广场站等33座车站62个点位试点乘客行李寄存服务,持续提升乘客出行“幸福感”。上海与苏州地铁11号线实现乘客出行“无感换乘”,助力长三角区域同城化发展。
在多个车站试点乘客行李寄存服务,收获广泛好评。
构建体系化设备维护新模式,通过实施基于设备状态评估的维修策略实现维护资源的精准匹配、提升维护效率,同步丰富数字化在专业维护中的场景应用,实现工单自动生成派单、故障快速定位,应急处置效率得到显著提升,如信号系统为例,关键设备感知覆盖率达到100%,实现7*24小时不间断检测,系统诊断和预警准确性超过95%,列车延误率下降1/3。
实施一批新线建设新举措。创新“侧重前期、借助外力、专业管理”项目运行模式,有效缩短业务管理链条,加快业务流转,工程投资控制、项目建设进度。推广新技术和新工艺应用,预埋承插式接头管片采用率约占30%,11号线康恒路站提前建成通车,17号线西延伸工程西岑站开通运营,也为城市的交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11月30日,17号线西延伸工程西岑站开通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