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走深走实,上海国资国企聚焦改革重点难点,积极开展探索创新,涌现出了一批生动的实践案例。近期,“上海国资”新媒体平台将在“聚焦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专栏中陆续推出“改革实践”系列报道,本期聚焦:华谊集团聚焦化工主责主业,塑造发展新优势↓
上海华谊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华谊集团”)是由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授权,通过资产重组建立的大型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华谊集团深耕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从事能源化工、先进材料、绿色轮胎、精细化工、化工服务五大核心业务,近年来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通过战略拓展、产业调整、创新转型,在市外16个省市布局46家工厂,实现了优势集聚和链式发展,“一个华谊,全国业务”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主要做法
推进高端产业链布局优化
始终专注化工主责主业,以服务国家和上海重大战略为己任,立足上海化工区主战场,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服务国家“一带一路”,重点打造“2+X”核心基地布局,为集团高质量发展积蓄后劲、厚植优势。一是夯实产业链发展之基,推动重大项目落地。今年上半年,在上海化工区重点推进合成气供应及配套、绿色甲醇、高分子吸水树脂(SAP)二期等三个项目,在钦州基地重点推进甲醇制烯烃及下游深加工一体化项目(MTO)、环氧丙烷(HPPO)等四个项目,在邵武基地重点推进聚偏氟乙烯(PVDF)二期项目,为集团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7月3日,位于上海化工区的华谊合成气供应及配套项目醋酸装置精制塔成功吊装。
二是拓宽高端化发展之路,激发新兴业务增长动能。聚焦业务高端发展、一体化延伸以及布局优化,重点开展钦州三期后续项目延链补链、双钱轮胎业务板块布局和发展规划、含氟聚合物、超高分子量聚烯烃和生物基材料等研究,加快新动能培育。
华谊钦州化工新材料一体化基地三期项目建设加速推进,一体化效应初显。
三是布局绿色化发展之棋,抢抓双碳业务发展先机。制定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规划和三年行动计划,明确打造中国化工行业绿色低碳发展领先企业远景目标,着手在能源与原料、低碳产品与工艺、环保产品与服务方面加大投入。
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坚持聚焦紧缺技术、关键技术、“卡脖子”技术,重点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为高质量发展构建新的增长引擎。一是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以“下游精细化、产品高端化”为主攻方向,动态更新“三个一批”重大攻关项目,集中力量科技攻关。认真贯彻和实施市国资委研发费用视同利润政策,鼓励创新投入,近三年研发投入连续增长,总计约52亿元,承担国家及省部级以上攻关项目160项,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二是持续整合科技资源。推进“1+3+X”创新载体建设,布局吴泾科技园、上海化工区中试基地、广西创新中心等三大创新基地,筹建“广西绿色化工新材料实验室”等创新中心,聚焦打通应用基础研究和产业化连接,构建集小试研究、中试放大、研发服务、生产支撑、新业务孵化于一体的创新生态,加速创新成果产业化。三是持续完善创新机制。实施课题组长制、试点科研军团制,搭建技术联合团队。持续推进“大H”机制,为研发人员提供与管理线条匹配的职级序列和履职待遇保障。制定科技成果赋权管理办法,试点科技团队收入分成激励计划,充分调动科技人才队伍的创新活力和动力。四是持续推进开放创新。强化技术寻发能力,形成集团与政府、客户、高校、科研院所、协会等外部技术资源的常态化沟通机制,与上海交大、华东理工大学等高校院所对接交流,签订产学研合作项目36项,形成聚烯烃催化技术与高性能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方案。
11月15日华谊集团召开主题为“创新质、赋新生、启新程”的第九届科技大会。
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
坚持把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作为必须回答好的时代命题。一是坚定实施“数字华谊”战略。坚持数字华谊实施六原则(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部署、业务为核、效益为先、能力为本),推进落实数字华谊三年行动计划,完善大数据平台建设,实现集团数据统一共享,以数字技术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使生产和运营水平“全面升维”。二是持续强化数字赋能筑牢安全生产底线。深入推进“工业互联网+危化安全生产”新模式,重点抓好工业机器人、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推广应用,降低一线人员危险系数和劳动强度,提升现场数字化运维能力。三是深入挖潜提升价值创造水平。数字赋能精益生产,保持生产装置的“安稳长满优”,主要产品产量连创历史新高。搭建大宗原料采购预测模型,借助物流仓储智慧平台,灵活高效调配资源,支撑内贸外贸业务拓展,不断提升集团供应链的柔性、韧性、敏捷性和确定性。
改革成效
华谊集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持之以恒增强高质量发展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和数字化运营能力,扎实推进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一是产业链布局优化成果显著。推进产业高端布局,发展新能源材料、先进功能材料、绿色环保材料等重点方向,战新产业收入大幅提升;坚定低碳绿色转型,着力原料低碳化、运营高效化、能源清洁化节能降碳,已有21家企业获绿色工厂认证。二是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集团共有高新技术企业31家,在PT953、茂金属聚烯烃催化剂等方向取得了一系列技术突破,创造多项“全国领先”“国际先进”,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21项。三是数字化转型成效明显。通过数字赋能,提升生产运营水平,建成中国流程化工行业首座全球数字化“灯塔工厂”,工信部示范工厂3家,智能制造成熟度四级4家、省市级智能工厂5家。
2023年1月上海华谊新材料有限公司成为中国流程化工行业首座“灯塔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