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如何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详解来了!

发布日期:2021-01-18 信息来源:

上海国资国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以推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在上海落实落地为抓手,积极谋划、全力推进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

近年来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阶段性成果

党的十九大以来,上海国资国企全面推动各项工作走深走实,国有经济发展质量效益有效提升,国企改革的系统性和协同性更加突出,国资监管的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国企党建的优势作用进一步发挥,国资国企改革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一是深化改革取得新进展。开展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完成久事集团与交运集团等5组10家企业联合重组,完成上海燃气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动建科集团、科创投集团等深化改革。推进9户企业开展“双百行动”,3户企业获评全国“双百企业”三项制度改革专项评估A级。遴选紧贴国家战略的2户企业参与全国“科改示范行动”。全市地方国有控股境内外上市公司87家,总市值2.77万亿元,国有股市值超过1万亿元。整体上市或核心业务资产上市企业占市场竞争类、金融服务类企业总量的2/3。完成17家企业职业经理人薪酬制度改革,系统企业累计实施股权激励、分红激励等81例。

二是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上汽集团、绿地集团、中国太保、浦发银行、上海建工、上海医药等6家企业进入2020年《财富》世界500强。上港集团、申通地铁集团、锦江国际集团、机场集团、绿地集团等5家企业位列全球行业前三。东浩兰生集团、光明食品集团等18家企业进入2020年中国企业500强。上海电气、东方国际等6家企业进入2020年“中国跨国公司100大”。出台鼓励企业实施科技创新等系列制度,统筹安排国资收益重点支持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国家战略产业发展,上汽集团捷氢燃料电池汽车、上药集团抗肿瘤新药、兆芯国产CPU、和辉光电高分辨率AMOLED显示技术等一批科技攻关项目实现突破。市国资委系统已基本形成以混合所有制经济为主的发展格局,混合所有制企业约占企业总户数75%、资产总额87%、营业收入90%、净利润100%。85%的新增投资集中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和民生保障等领域。

三是国资监管迈上新台阶。建立线上线下国资系统企业服务大厅,调整优化国有企业分类方式,分类明确监管事项,构建国资监管大格局,形成国资监管“一盘棋”。深化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配套出台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实施方案,“金融投资+实体投资+资本运营”的格局正在形成。建立覆盖主业、法律、投资、金融、财务等企业经营管理重点的监管制度体系,加快建设在线监管服务平台。加强违规经营投资追责问责,制发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实施办法。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出台激励国有企业管理人员担当作为实行容错纠错的实施办法。

四是党的建设打造新亮点。实施“百千万”特色工程,完善企业领导人员管理制度体系,打响“国资骐骥”人才工作品牌。细化形成全面从严治党“四责协同”等三张清单,打好纠治“四风”持久战,推进市管国有企业巡视问题整改落实。

推进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总体思路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和《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推动行动方案在上海落实落地,结合开展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本市研究制定了《上海市贯彻〈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经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于2020年12月10日由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

《实施方案》为下一步推进上海国资国企改革明确了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上海国资监管机构和国有企业将切实增强使命感、紧迫感和责任感,把《实施方案》的任务要求抓紧抓实抓好,抓出明显成效。归纳起来,上海在推进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上的总体思路是做好“四个结合”。

一是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与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相结合。这是改革的方向。坚持“两个一以贯之”,改革不是改向,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也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

二是服务国家及上海战略与促进企业发展相结合。这是改革的根本。国有企业不是一般意义的企业,要思考如何服务国家和本市战略,同时要紧扣企业发展主题,讲市场价值、讲经济效益。

三是优化国有资本监管与增强国有企业活力效率相结合。这是改革的两端。既要监管到位防止国资流失,又要放活企业,增强企业活力动力,提高运营效率。

四是积极稳妥统筹推进与鼓励基层创新实践相结合。这是改革的手段。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要取得突破,必须蹄疾步稳、统筹推进,同时改革的实践和创造来自基层,要让基层创新实践成为改革的源泉。

总体而言,上海国资国企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实现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

推进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主要举措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有明确要求的,必须不折不扣、全面落实,同时又要结合上海实际,强调“五个注重”,全面纵深推进上海国资国企改革。

(一)注重以加强党建为引领,切实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

一是持续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和思想建设。建立完善第一议题制度,明确国有企业各级党组织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第一议题,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二是推动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发挥国有企业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和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围绕生产经营创新党建工作载体,积极推动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实现全覆盖,并与生产经营责任制有效联动,把党建工作成效转化为企业的发展活力和竞争实力。

三是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坚持“对党忠诚、勇于创新、治企有方、兴企有为、清正廉洁”标准,健全选贤任能制度,完善有别于党政领导干部、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企业家成长规律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管理机制。对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企业领导人员,将给予更大力度的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

(二)注重以完善治理为核心,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

一是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明确国有企业党组织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全面落实市管国有企业党委研究讨论“前置程序”要求,推动国有企业集团和所属企业制定党组织前置研究讨论重大经营管理事项清单和工作流程,厘清各治理主体权责边界。

二是切实加强董事会建设。推动各层级国有企业实现董事会应建尽建、配齐建强,企业集团层面原则上外部董事占多数。积极落实董事会职权,发挥专门委员会在董事会决策中的支持作用。制定董事会授权事项清单,全面建立董事会向经理层授权的管理制度,充分保障经理层依法行权履职,发挥经理层经营管理作用。

三是发挥“外派内设”监事会制度优势。用好相关专业力量,建立健全监事会监督评价报告和成果运用机制。健全外派监事选聘和管理制度,拓宽来源渠道,选聘市场化专业人才担任外派监事。积极探索公司各类监督资源有效整合协同的长效机制。

(三)注重以优化布局为关键,持续服务国家和上海重大发展战略

一是推进“三大任务、一大平台”落实落地。国资国企要积极推进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和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实现更深层次改革和更高水平开放。培育一批符合国家战略、市场认可度高的科技创新企业,建立上市资源后备库,新增10家左右企业在科创板上市。整合会展资源,打造世界一流会展企业,高标准承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实现从“展品”到“商品”的溢出带动效应。

二是实施“三大产业”“四大品牌”战略。围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战略性先导产业,加快三大产业高地建设,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夯实产业基础,推出更多成果。完善品牌建设投入长效机制和考核评价体系,将有关费用在考核中“视同于利润”,并配套国资收益资金支持,同步加强人才政策系统集成,推动国有企业成为上海“四大品牌”建设的引领者和示范者。

三是助力强化“四大功能”服务保障社会民生。国资国企要全面服务上海强化全球资源配置、科技创新策源、高端产业引领、开放枢纽门户“四大功能”。担当履行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的表率,积极参与旧区改造、租赁住房建设等民心工程,参与本市重点区域和重点工程建设,实现民生改善、环境提质、发展提速。

(四)注重以提高效率为目标,不断推动企业深化改革提质增效

一是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支持和引导国有股东持股比例较高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引入战略投资者作为重要积极股东参与公司治理,实施“二次混改”。鼓励暂不符合上市条件的充分竞争领域企业,适时引入具有高匹配度、高认同感、高协同性的战略投资者,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企业。深化员工持股试点,支持整体上市或核心业务资产上市的企业集团经营管理团队和核心员工参与员工持股。

二是提高国有资本运营效率。推动市场竞争类、金融服务类企业集团基本实现整体上市或核心业务资产上市,进一步提升国有资本证券化水平。建立企业集团及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绩效水平分析评价机制,推动上市公司提高发展质量。加大国资收益、国有资源集中集聚集约力度,为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和重要保障工作提供支持。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作用,实施盘活资产、重组整合、优化配置、价值管理、业务嫁接。

三是统筹推进国有企业深化改革调整。推动企业集团深化改革,加强战略资源整合,优化集团管控体系,打造精干高效的集团总部。功能保障类企业建立渠道畅通、平衡发展的投融资体制,保障重大任务项目建设完成、城市运行安全稳定。全面完成公司制改革和“僵尸企业”处置,开展企业管理层级收缩。

四是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把握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机遇,发挥国有企业在构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中的重要作用,以系统性创新谋发展,实现由要素、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的根本性转变,以创新力的提升带动竞争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的增强。重点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数字城市等十大创新型领域。开展创新综合改革试点,构建有利于创新发展的十大机制,激发国有企业创新活力。

(五)注重以强化激励为保障,加快形成高效灵敏的市场化经营机制

一是加快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切实维护国有企业法人财产权和经营自主权,完善企业领导人员管理体系和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继续推行企业领导人员任期制契约化管理。在符合条件的市管国有企业,按照“市场化选聘、契约化管理、差异化薪酬、市场化退出”原则,进一步深化职业经理人制度改革。

二是积极完善长效激励约束机制。优化企业领导人员考核评价与薪酬分配体系,综合运用多种激励工具有效激发员工内生动力,探索更符合实际的企业领导人员薪酬分配制度。建立岗位价值评估体系,严格业绩考核,实现能上能下,激励约束对等。上市公司加快实施限制性股票、股票期权等股权激励,科技型企业加大实施股权和分红激励力度,非上市公司积极探索岗位分红、超额利润分享和员工跟投、风险抵押金等模式,创投企业继续完善市场化运作机制。深化技术类无形资产非公开协议转让试点,完善知识产权归属和利益分享机制。

三是用好各类高素质专业化人才。健全市场化招聘制度,实行有利于吸引和留住关键岗位核心骨干人才政策。加快培养引进“高精尖缺”人才,统筹推进引领性人才、支撑性人才、青年人才、产业工人人才队伍建设。有序推进管理人员竞争上岗、末等淘汰和不胜任退出等制度。

与此同时,市国资委还将切实履行好管资本为主的出资人职责,进一步优化国资监管机构职能,深化经营性国资集中统一管理,健全国有资本监管体制,夯实国资基础管理工作,提高国有资本监管效能。

 

(来源:上海发布)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