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股份下属上海城建智慧城市运营公司作为隧道股份推进数字化转型发展战略的先行者和排头兵,充分聚焦“技术创新”和“数字引领”两大核心,不断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落地,业务范畴从传统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拓展至多元化的城市更新业态领域,积极服务国家战略,经营范围从上海辐射至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中原经济区等地,全国运营设施总里程超过2300公里。
上海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开展以来,隧道股份下属城市运营充分聚焦服务国家战略、助力上海“四大品牌”建设、推动科技创新、实施数字化转型等重要领域和关键节点奋起发力,推动深化改革向深层次挺进,不断释放企业发展活力、增强企业发展动力,成功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城市基础设施智慧运营管理“样板”,为推动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保障城市交通安全顺畅奠定了坚实根基。
完成数字化转型“三级跳”,夯实智慧运维数字根基
2017年,隧道股份下属城市运营正式组建成立,针对同类设施管养建立统一标准、纳入一体化管理,开发了专业级运管平台,并在此基础上研发区域级、城市级路网设施运管平台。
隧道股份下属城市运营以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为基石,打造国内首个服务超大城市的路网级智慧运营管理平台——“城市运营智慧运管平台”,形成了“1个城市级智慧运管平台+6个专业级子平台+N项智能技术应用”的数字化服务矩阵,建立了设施管理“数字化大脑”,让所有管养设施均可在数字地图上精准定位,并在全市范围打造191个标准化和数字化基地,构建作业车辆数字化组网,真正实现资产数字化、管理可视化,成功实现从“设施级→专业级→路网级”的数字化转型升级“三级跳”,为打造城市基础设施智慧运维的示范样板夯实了数字根基。
助科技创新数字赋能,助力超大城市提升软实力
隧道股份下属城市运营通过设施数字孪生技术,综合运用智能感知、计算建模等信息技术手段,形成城市基础设施的数字底座,并以科技创新为抓手,采用智能传感、物联网、GIS、BIM、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算法和云平台等新一代数字化技术,融合设施资产与各类业务管理场景,实现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态势全面感知、趋势智能预判、资源统筹调度、行动人机协同。针对交通基础设施管养过程中设施技术状况评价、养护作业监管、突发事件管理、恶劣天气应急指挥等常见工作,通过智慧运管平台全面形成线上线下协调联动的闭环管理网络,构建路网级资源调度和常态保障机制,推动基础设施运营管理从人力密集型向人机交互型转变,从经验判断型向数据分析型转变,从被动处置型向主动发现型转变,实现了“一屏观设施、一网管运维、动态防风险”,让“城市体征”可阅读、“城市脉动”更有力、“城市生长”更坚韧,引领了超大城市的智慧运营新风尚。
打造理念先进卓越品牌,推动城市治理能级再提升
隧道股份下属城市运营率先开展城市基础设施全生命周期运维服务模式实践探索,引入全生命周期运营管理模式,吸纳先进的健康监测、信息化及物联网技术,对标分析美国、德国、日本等国际卓越城市及国内现行隧道维护管理标准,总结提炼运营服务、养护管理、专业检测、安全应急等方面的24项关键性指标,总结形成《隧道运营维护服务规范》,填补了国内城市隧道运维养护服务规范的空白,并获得“上海标准”认证,成功创建城市隧道运维服务和桥梁精细化运维服务两项“上海品牌”,引领了城市基础设施运营管理模式不断创新升级,高效助力提升超大城市的“治理力”。
近年来,作为城市交通基础设施运营维护主力军,隧道股份下属城市运营借助于数字化手段和全生命周期运营管理模式,建立以“观、管、防”为核心机制的智慧运管平台,有力推动交通设施从“治已病”向“治未病”的重大转变,最大程度延长了城市设施寿命,夯实韧性城市健康肌底。
G15(嘉浏段)智慧高速建设
以上海首条“数字孪生”智慧高速G15嘉浏改扩建一体化运营为例,围绕“双升双降”总体目标,隧道股份城市运营充分发挥“运营前置”优势,围绕车道级交通管控、全生命周期管理、智慧高速运营模式三大体系,结合应急策略库和最优路径算法,实现嘉浏高速在改扩建期的突发事件识别率提高14%、应急到位率较行业规定提升33%、事件处置时效提升28%,有力保障了这条长三角经济运输通道的通行能力,将拓宽工程的施工影响降至最低。
临港新片区“五位一体”运营服务体系
在临港新片区80平方公里的综合养护服务中,隧道股份城市运营融合数字孪生概念建立了临港区域路网运管平台,构建城市道路市政、绿化、排水、照明、环卫五位一体的全要素数字化资产,把庞大且零散的细项聚合管理,形成了一体化运维管控体系,让综合养护服务更主动、更智能。
在设立城市运营数字化管理中心之后,隧道股份下属城市运营还随着市场的拓展陆续在上海浦东、临港,浙江嘉善和河南郑州设立了数字化管理中心分中心,把数字化转型改革的成果由市内进一步向市外拓展。
未来,隧道股份下属城市运营将继续推进数字化转型,激发企业活力,以领先的数字化转型成果助力城市精细化治理水平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