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专题审议会上的讲话

发布日期:2015-02-13

(2015年1月27日)

 

首先,非常感谢各位市人大代表对上海国资国企改革的关心、支持和帮助。按照会议的安排,下面,我就一年多来,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深化上海国资改革促进企业发展的意见》(简称“上海国资国企改革20条”)的工作情况,向大家做简要汇报。主要是三个方面情况。

一、聚焦重点,准确把握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方向

上海是国资国企重镇,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基本情况可以概括为:“12345”。

“1”:国有企业资产总额超过12万亿元;本市地方国有企业总数1.1万户

截至2014年底,上海地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资产总额12.12万亿元,国有权益1.71万亿元。其中:市国资委系统资产总额3.58万亿元,国有权益8987.99亿元。地方国有企业总数11021户,从业人员160.68万人。

“2”:生产总值、新增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总产值和缴纳税金接近或超过全市20%

其中,地方国有企业创造的生产总值(GDP)占全市生产总值的21%;新增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市总量的25%;工业总产值占全市总量的16%;缴纳税金占全市总量的19%。

2014年,实现营业收入2.74万亿元,同比增长6.5%;利润总额2541.63亿元,同比增长12.7%。据国务院国资委统计,上海地方国有企业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占全国地方省市国资委系统企业1/10、1/8、1/5。

“3”:国资监管方式3种;国有企业分为3类

上海国资监管体制架构是:市政府授权市国资委对市属经营性国资履行出资人职责,市国资委对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国资采取“直接监管为主、委托监管为辅”的方式,对区县国资采取“指导监管”方式。目前,直接监管,共45家企业。委托监管,包括金融保险、宣传文化、科教体卫、公安司法等13个单位下属企业。指导监管,17个区县国资委。国有企业主要分为竞争类、功能类和公共服务类三类。

“4”:国资布局4大领域;有4家世界500强企业

目前,上海67%的国资集中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以及基础设施与民生保障等4大领域。上汽集团、绿地集团、浦发银行、中国太保等4家企业进入2014年《财富》杂志世界500强。上港集团、申通集团、机场集团等连续多年排名全球行业第一。上海电气、上海建工、百联集团等20余家企业进入中国企业500强。

“5”: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发展5项重点工作

2013年12月17日,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深化国资改革促进企业发展工作会议,出台了“上海国资国企改革20条”,就上海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一年多来,我们按照中央和市委、市政府的总体要求和工作部署,聚焦重点,准确把握改革的方向。具体而言,就是“5个牢牢抓住”,即:牢牢抓住以国资改革带动国企改革为核心,牢牢抓住以提高国有企业活力和国有经济整体竞争力为目标,牢牢抓住以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为实现形式,牢牢抓住以国有资本统一管理和国有企业分类监管为关键环节,牢牢抓住以有利于企业家成长集聚的制度性建设为根本,初步实现了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率先突破。

二、蹄疾步稳,国资改革促进企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果

201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市各部门的大力配合下,在企业集团的共同努力下,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取得积极成果,也可以概括为“12345”:

“1”:坚持国资改革带动国企发展一个核心。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管好国资、放活国企、不干涉日常经营活动”的要求,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资监管,推动企业更主动地面向市场参与竞争,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发展。制发“管好资本,服务企业履职清单”,明确18大类43子项目录,先后废止48件规范性文件,占总量27.3%;取消或下放33项出资人审批事项,精简率达43.43%。

“2”:完成国际集团、国盛集团两个国资流动平台组建。按照市委、市政府对国资流动平台“两个主体一个通道”的定位,坚持纵向整合与横向重组,推动国际集团、国盛集团实施战略转型,探索形成包括决策机制、工作流程、业务规范等在内的国资流动平台制度框架体系,为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规范透明推动国有资本进而有为、退而有序打下了基础。

“3”:推进绿地集团、现代设计、上海城建3家企业整体上市。以推进企业集团整体上市为契机,积极发展以公众公司为导向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其中,绿地集团667亿元资产借壳金丰投资整体上市,成为A股市场最大的资产注入案例现代设计借壳棱光实业加快整体上市,启动新一轮国有科研院所市场化、企业化改革。上海城建完善治理结构和调整组织架构,为实现整体上市奠定基础。

“4”:出台24个配套政策或操作细则,实施“4个一批”共80多个改革重组项目。先后制发推进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本土国有跨国公司等24个配套政策或操作细则。实施“4个一批”共80多个改革重组项目,包括:一批资本市场改革重组项目。23家地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通过资本市场募资或重组资产1629亿元。一批开放性市场化联合重组项目。完成长江计算机与中国电科、上海电气压缩机业务与中船重工合作等项目。组建科技创投公司,完成工投集团、商投集团等行业性投资公司重组,市国资委直接监管企业从52家收缩到45家。一批“走出去”跨国并购项目。包括上海电气收购意大利安萨尔多能源公司40%股权,光明食品集团收购意大利Salov90%股权、现代设计收购美国第二大室内设计机构威尔逊等,全年新增海外投资约370亿元人民币。一批转制和市场化退出项目。完成上海城投、上海仪电公司制改革。2014年系统企业通过产权交易市场完成产(股)权(转让)交易339宗,成交金额421亿元,竞价增值率25%。

“5”:推动五个重点和关键领域的改革发展取得突破。一是优化国资布局。截至2014年底,国资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等4大领域的集中度从原来的61%提高到67%。二是企业分类监管。明确竞争类、功能类和公共服务类企业不同考核要求,形成企业领导人员分类管理框架体系。三是任期契约管理。完成24家企业集团任期目标签约,实现不同类型企业全覆盖四是企业科技创新。按照市委、市政府对国有企业科技创新“四个一”目标,从考核激励、资源支持、政策落地等方面形成12项措施。五是激励约束机制。上港集团推行员工持股计划,光明乳业、华虹计通等推进股权激励,上海微电子等高新技术企业实施“张江办法”。

三、真抓实干,推动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再上新台阶

2015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启动之年,更是贯彻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加快落实“上海国资国企改革20条”各项任务的关键之年。我们将按照中央和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在市人大和各位人大代表的关心支持下,紧紧围绕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咬住目标不放松,坚定不移推改革,以强烈的紧迫感攻坚可难,推动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再上新水平,为上海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15年国资国企改革工作,总的考虑是:三句话四件事。

三句话,就是:科学监管、有效激励、严格规范。

科学监管,就是管好国资,放活企业,紧贴企业需求,建立健全科学的机制、依法依规进行监管;有效激励,就是突出有效,探索建立与企业功能定位相适应的,分层分类的长效激励约束机制;严格规范,明确企业领导班子和派驻企业人员的职责、底线和硬约束,理清国资委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明确相关禁令。

四件事,就是重点推进四个方面改革工作:

一是抓住国有资本流动平台建设这个关键,探索建立专业化、规范化的平台运作模式,择机启动若干资本流动项目,推动国资流动在决策上,程序科学;在操作上,公开透明;在结果上,进退有序。同时,国资委要结合流动平台建设,按照“国资委负责资本监管、平台公司负责资本运作、企业集团负责日常经营”的总体框架,以打造专业化的出资人代表机构为目标,改进和完善国资监管方式和手段,实现国资监管依法合规、边界清晰、监管到位。

二是以打造公开透明的公众公司为基本实现形式,大力推进企业整体上市,促进金融、产业、文化等各类企业跨领域、跨板块资源整合。进一步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推动公司制股份制改革;探索非国有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项目等,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要求,加快形成企业科学的治理结构和市场化的经营机制,切实提高市场竞争实力。

三是以推动国有企业改革转制、创新转型双轮驱动为抓手,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对国资国企创新发展“四个一”的目标,以激发企业内生发展动力和持续创新活力为重点,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促进企业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营模式,推动产业升级和模式转型上来。通过建立健全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和动力的考核、激励、评价制度和机制,真正集聚起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领军人才,建成一批体现国际先进水平的创新工程和创新项目,形成一批掌握核心关键技术的创新企业

四是以建立健全企业长效激励机制为核心,全面完成市国资委系统企业的任期目标责任书签约工作,实现任期制契约化管理的全覆盖。建立任期目标倒逼机制,形成压力传递机制,将履行目标责任的过程,变为推进企业改革创新、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创新领导人员选用方式,拓宽外部董事、外派监事的来源渠道,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统筹推进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薪酬制度改革,稳妥推进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计划。

各位代表,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离不开中央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也离不开市人大和各位代表的关心指导。希望在座的代表们给予我们更多的建议和指导,共同推动上海国资国企改革转制、创新转型,为实现上海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