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企直播间”走进隧道股份

发布日期:2021-09-23 信息来源:

1.webp_副本.jpg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贯彻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的承上启下之年。上海市国资委和上海广播电视台联合推出《上海国企直播间》融媒体新闻访谈,走进上海标杆性的国有企业,对话企业掌舵人,展现新时代上海国资国企的创新活力和发展动能。在建党百年之际,携手话初心,聚力新征程。

隧道股份党委书记、董事长张焰,

做客《上海国企直播间》融媒体访谈时表示,隧道股份将为打造更多符合时代需要、符合城市发展、符合市民需求的“智慧城市建设样本”,贡献新的更大的力量。

2.webp_副本.jpg

3.webp_副本.jpg


隧道股份在自身发展的每个阶段,始终把握时代和城市发展的需求,打造了中国第一条越江隧道、第一座高速公路、1200公里轨道交通线路,并承担了上海95%以上的市管道路运维任务;建设的2万余公里天然气管网与水务管网工程,让清洁能源与自来水进入千家万户,服务城市发展,造福千万人民。

2021年是“十四五”发展的开局起步之年,也是隧道股份转型成为“城市建设运营资源集成商的关键之年。在城市数字转型的大背景下,隧道股份将继续以人民为中心,秉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聚焦上海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总目标,打造智慧城市“生态圈”,以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的“领军者”、城市转型的“先行者”、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者”、国资国企改革的“示范者”为目标,让企业打开新局面、让城市的发展呈现新气象。

昔日地铁试验段

如今盾构智能管控中心

对隧道股份党委书记、董事长张焰的采访,是在位于浦东塘桥的上海轨道交通盾构智能管控中心进行的。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这里曾是上海地铁试验段的所在地。张焰指着一张黑白照片说,“1962年,就是这个地方,就在我们的脚下,上海开始进行地铁试验段的建设,当时的工程师们要验证下,在上海这样的土层里是否适合造地铁。而在今天,当年的场地变成了我们隧道股份上海轨道交通的盾构智能管控中心。”

这里,连接着上海盾构工程发展的历史与未来。从这里开始,隧道股份建设了新中国第一条越江隧道——打浦路隧道,如今,隧道人不仅建设了遍及国内和海外多个城市的1200公里轨道交通、很多城市的“地铁1号线”,更用数字技术、自主巡航盾构开创了地铁“人工智能”的新时代,在数字化转型中继续领跑行业,让“上海智造”品牌闪耀世界。

正在建设的上海机场联络线隧道里,又应用了隧道股份最新自主研发的“推拼同步”技术,实现盾构推进与管片拼装同步进行。“我们是全球第一个!这个技术将放在机场线14米的大盾构里用,这样既保证盾构推进的连续性,又使施工质量能够得到控制,效率有提升30-50%。”张焰表示。

4.webp_副本.jpg

兴于隧道,又不止于隧道

隧道股份从建设隧道起家,目前的业务范围涵盖城市交通、燃气能源、水利水务、数字化业务、重大装备、建设金融等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咨询、投资、设计、施工,运营的方方面面。

隧道股份管理着上海95%以上的快速路等市属交通基础设施,通过隧道股份城市运营的“城市交通智能运管中心”,并在此基础上研发了一套汛情系统,实现上海市内重要点位的积水深度智能探查、自动预警。通过在道路两侧安装传感设备,在全市的低洼路段、易积水点布置了200多个“暗哨”,全面掌握各路段积水情况。这一系统运用后,积水点排除速度较以往加快了近30%,而且不用再委派人员巡逻;并且因为前期处置介入,更不容易形成低洼地段积水,保护了市民的出行安全。

在隧道股份投资运营的嘉浏高速,则以“六拓八”改扩建工程为契机,同期推进智慧高速试点建设,实现“双升双降”——即“提升通行效率、提升应急效率、降低事故概率、降低养护占道影响”。

张焰介绍,他们运用AI算法、全息感知等前沿科技手段,第一次将“设施级运营”升级为“车道级运营”,实现车道级交通流精准监测、快速应急智能管控等功能,全面提升高速公路的安全性能、服务性能和通行效率。同时,隧道股份智能交通还搭建了道路停车网格化管理平台,用AI系统替代传统人工方式,把路侧停车的管理提升到了新的层次——智能化、无人化。

基于这些基础信息,隧道股份又为徐汇区开发了智能管理平台,可进行车流量分析、周转率分析、停放时长分析、停车需求分析、出行车位需求预测、车位利用率分析等,并形成城市静态交通报告。此外,这个平台还将会接入上海“一网统管”系统,可以为市民实现在线支付、在线车位查询等功能。

张焰说,隧道股份还在打造城市智慧燃气。编制了《五个新城燃气专项规划》,重点探索以“碳中和”为目标的生态能源发展道路。“数字化、智能化带来的改变是方方面面的,除了智慧建造,智能交通,未来隧道股份还将在智慧运营、智慧燃气、智慧水务等多个领域持续创新,用软实力+硬科技,助力提升整个上海的能级,提高市民生活品质、创造智慧城市美好生活的新图景。”

工程界的“119”,提升城市韧性

隧道股份为全国各省市提供以数据智能驱动的防灾与救灾服务,在全国10个城市设立了总计189个应急保障基地,覆盖地下工程、燃气、水务、交通运营等方方面面。

张焰说,为了提升城市的韧性,让城市更安全,隧道股份集合全集团在地下工程抢险领域的专家资源,成立了一支专注于地下工程应急抢险、地铁运营结构维保的专业应急抢险公司——隧道股份城盾隧安。它相当于工程界的“119”,平时战备训练、风险发生时迅速“出警”排除险情。

目前,隧道股份城盾隧安已在全国10个城市拥有常驻基地,所有基地的人员、材料、装备均可满足基地所在城市及周边至少3个城市的材料供应,或可同时应对3个及以上险情同时出现。至今,隧道股份城盾隧安已经累计为全国26个城市提供了500余次应急救援服务,并且为19条地铁线提供隧道结构日常维保任务。

打造平台,实现共赢

上海正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隧道股份加快构建智慧城市发展新蓝图——成立数字集团,整合自身在数字领域的所有企业资源,打造多方参与的数字生态圈资源集成平台,并围绕城市建设运营全生命周期理念,着力推动数字业务化和业务数字化的技术创新和成果孵化,助力上海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新目标。

张焰介绍,隧道股份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继续推进一系列战略合作,目前已经投资了中科院上海微系统研究所旗下的国内传感芯片头部企业——上海微技术工研院,并且同中国联通、华为、百度等数字领域的龙头企业,以及青岛、杭州、台州、闵行区等各省市区政府开展战略合作,共同建设数字领域的生态圈。

同时,加强对相关领域企业的战略投资。成立了中国大基建行业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的产业基金,为城市、为企业寻找高新技术企业进行股权投资。目前,建元基金已经挖掘了超过200个科创项目,其中有一些已经具备了在科创板上市的条件。 

张焰表示,“十四五期间,我们根据更高质量发展要求,要转型成为城市建设运营资源集成商,用平台思维,大家共同一起努力为社会做出贡献,创造美好的价值!”

视频1


  




视频2


  




来源:上海人民广播电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