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企直播间”走进上港集团

发布日期:2021-09-15 信息来源:

1.webp_副本.jpg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贯彻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的承上启下之年。市国资委和上海广播电视台联合推出《上海国企直播间》融媒体新闻访谈,走进上海标杆性的国有企业,对话企业掌舵人,展现新时代上海国资国企的创新活力和发展动能。在建党百年之际,携手话初心,聚力新征程。

上港集团党委副书记、总裁严俊,

做客《上海国企直播间》融媒体访谈时表示,希望通过工艺的革新改进、管理水平的提高,洋山四期未来超越700万标准箱!

2.webp_副本.jpg

3.webp_副本.jpg


30年从43万标准箱

4350万标准箱

4.webp_副本.jpg


严俊回忆道,最早上海的集装箱码头在黄浦江里。“我们以前上海港在外滩,我们俗称叫两桥之间,杨浦大桥和南浦大桥之间,坐落着十几座,但是随着整个上海的规划退城进郊,我们整个码头逐渐实现了两级跳,从原来的黄浦江跳到了长江,也就是我们现在的外高桥和罗泾地区,这是90年代的时候。2000年以后,随着船舶对码头吃水要求的不断提高,深水泊位的选址工作迅速启动,经过反复勘察、论证,最终确定在浙江嵊泗崎岖列岛以北,距上海市南汇芦潮港东南约30公里的大、小洋山岛建立新港,也就是洋山港区,由此我们实现了从长江跨越到东海。”

1991年,当严俊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上海港全年集装吞吐量仅43万标准箱,30年过去了,去年上海港全年集装箱吞吐量完成了4350万标准箱,连续11年成为全球集装箱吞吐量最大的港口。

截至今年6月底,上海港上半年集装箱吞吐量已达2294万标准箱,严俊说:“估计到今年年底,上海港能够完成4650万到4700万这样一个吞吐量的指标。”

目前,从上海港出发,可以抵达全球206个国家和地区的近700个港口,每周在上海港的航班数超过600班。

上海港为何能发展的如此之快?严俊说,首先归功于党的坚强领导,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奋斗路,成就了新中国,也成就了上海港。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对外贸易不断发展,给整个国家进出口贸易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的巨大影响,上海港在党的领导下,趁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乘势而上,砥砺前行,取得了为国际港航界所认可的骄人业绩。

其次,离不开上海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上海位于中国大陆东海岸的中部,“黄金水道”长江与沿海运输通道构成的“T”字型水运网络的交汇点,前通中国南、北沿海和世界各大洋,后贯长江流域及江、浙、皖内河、太湖流域,公路、铁路网纵横交错,集疏运渠道畅通,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自然条件优越,腹地经济发达,是一个因港而生、港为城用、城以港兴的城市。仅上海一个口岸,每年就有1万亿美金的进出口通关量。

当然更离不开的是上海港注重科技发展,始终瞄准世界先进水平,提升港口设施、管理的科技水平。

创新驱动,科技赋能的脚步

始终没有停下

5.webp_副本.jpg


在洋山四期管理系统的开发建设中,上港集团坚持自主开发,并成功运营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自动化码头管理系统,技术全面超越国外产品。全自动化码头智能生产管理控制系统最大的优势在于可以实现桥吊边装边卸作业,该项目也获得了上海市2020年度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过去,人工完成船舶、堆场和作业路等装卸配载计划需要4-5个小时;现在,这些任务由系统自动生成,耗时缩减到短短几分钟。

过去,需要人工轮换翻班驾驶车辆进行场内拖运作业;现在,由AGV进行24小时不间断连续作业。

过去,外集卡到港区提箱,需人工驾驶轮胎吊装箱上车;现在,外集卡司机把车停在指定位置,扫描二维码,轨道吊自动至堆场提箱并吊放上车。

严俊:“像洋山四期这样的规模,如果用传统码头人力资源配置的话,可能需要800到900人。我们现在不到300人。全部都算在一起,包括维修保养的。人力成本节省了约70%,效率大约提高了30%。”

未来,这套系统还将不断迭代升级,为洋山四期提升港口运营管理能力、综合服务能力,持续在规模和智能化程度上保持全球领先提供有力支撑。

自动化码头改善的不仅加快了生产效率,也改善了生产作业环境。“过去,操作工人坐在四十多米高空的桥吊驾驶室,俯身向下并凭肉眼观察完成集装箱的装卸作业;现在,远程操作使员工在后方舒适的办公室内,看着6个电脑大屏,操控手柄、轻点鼠标就能把庞大的集装箱吊起放下。安全、高效,劳动强度低。”严俊说道。

整体环境改善了,但上港集团并不满足,因为远程操作桥吊有技术上制约,必须保证时延控制在6毫秒以内,否则操作员所见非所得,几毫秒的误差就会给集装箱装卸工作带来巨大的困扰。为了保证0误差,操作员还必须在距离洋山四期码头一公里不到的中控塔内工作,上下班的路途非常遥远。为此,上港集团和华为强强联手,研发了“上港集团超远程智慧指挥控制中心”项目,这也是全球港口首次将第五代固定网络技术应用到港口超远程控制作业场景中。

严俊介绍道,“通过F5G通讯,我可以实现百公里以上的远程的操控,也就是说我在上海市区,哪怕在我办公室或者在我家里,只要网络信号足够好,它的带宽能够响应它的速度的话,在家里就可以做。”

未来,上港集团超远程智慧指挥控制中心将作为上海港智能运营控制中心,积极发挥世界级智慧港口大脑的战略性作用。

另外,上港集团还在试点无人重卡项目,通过和上汽、中国移动三家大型企业合作,在东海大桥上开展“ 5G+自动驾驶重卡”技术研究及测试,开展基于车路协同的自动驾驶技术,目标是实现新片区集疏运中心与洋山港区自动驾驶集卡规模化运营,降低港口对城市交通的影响。

严俊透露,今年希望再有所提升,不过现在的智能重卡和传统意义上理解的无人集卡是不一样的概念。它还处于L4阶段,没有到L5,也就是车上有安全员,他坐在那里,万一发生突发状况,马上进行人工干预。“但我们真正的目标是希望能够做到L5,当然现在还有待于制度和技术上突破。”

近年来,上海港在区块链技术的研发和运用上,也已取得较大突破和应用实效。2018年11月上港集团以提货单为切入口开始研究。历经一年多的努力,依托上港集团全面无纸化应用的坚实基础,上港区块链无纸化换单平台实现海运提单的无纸化换单。

2019年6月,港航联盟链第一个项目“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口岸电子提单平台”上线试运行。目前,上链企业实现了99%的签发率,已完成超过7000票海运单、近17000TEU的货物运转。

以特斯拉为例,特斯拉两条航线同时到港产生单证500票,传统方式下仅仅船代审单环节就需要船代公司一个窗口服务员不间断工作8小时以上,而区块链模式下换单操作仅需三、四分钟就可以完成。

严俊:“未来,上海港区块链物流平台,将继续致力于横向和纵向两方面的拓展:一方面,将借助上海本埠口岸和长江黄金水道龙头地位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将区块链、无纸化平台先进的技术和业务成果,服务于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区域共同升级发展;另一方面,通过融合电子订舱、口岸、长江流域、国际航线服务平台,实现多式联运一单制及全程信息共享,进一步构建现代航运服务新模式。”

“十四五”期间上海港

致力于建设世界一流航运枢纽

6.webp_副本.jpg


“十四五”期间,上海港将努力实现上海港的由大到强,由此确定了“1+3”战略:“1”就是要建设世界一流航运枢纽,“+3”就是要在新科技、新区域、新业态上有新的突破。

在新科技上,上海港将重点强化智慧港口、绿色港口以及平台建设。目前位于外高桥的沪东公司传统码头正在实施自动化改造。“十四五”期间,上海港还将推进其他传统码头的改造,力争通过大量使用新科技,将港口作业效率提升到新的高度。

在新区域上,上海港将紧密围绕国家的双循环战略,积极拓展服务内陆的区域,在原有服务长江干支流的基础上,积极拓展到淮河等干支流流域。

在新业态上,上海港将重点围绕临港自贸区的机制优势,积极探索和拓展沿海捎带、中转集拼等业务,拓展港口平台业务,把上海港打造成为东北亚的中转中心。

严俊:“作为我们港口人的梦想,我们希望能够把上海港建设成全世界技术含量最高的,作业能力,吞吐能力最强的,作业效率最高的,成本最优的这样一个行业当中的标杆性企业。”

视频1


  




视频2


  


来源:上海人民广播电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