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金融温度播撒向善种子,浦发银行“浦公英”公益品牌温暖启航

发布日期:2025-09-09 信息来源:市国资委

近日,在市民政局、团市委、市国资委指导下,浦发银行携手市慈善基金会、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市拥军优属基金会发布集团公益品牌“浦公英”,并启动“2025空间新生公益计划”,为提升城市温度贡献力量。

“浦公英”公益品牌将持续丰富“空间新生”公益计划多元的价值内涵,进一步拓展帮扶范畴,创新帮扶模式,联动社会各界,整合各方资源,致力于为更多的困境群体改善生活环境,让有限空间焕发出无限生机。

图1.png

一直以来,浦发银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秉持“金融为人民美好生活创造价值”的企业使命,主动承担经济、社会、环境责任,不断创新公益模式,广泛参与到儿童关怀、乡村振兴、环境保护、赈灾济困等公益领域,以实际行动诠释国资国企责任担当。近五年,浦发银行累计捐款超1.63亿元。

微改造里的“大幸福”

2025年伊始,浦发银行成为上海市团市委“追光小屋”困境未成年人家庭居室微改造项目的深度参与者,为600户受助家庭提供“成长加油包”,涵盖生活家电、学习用品、运动用品等物资和综合服务,全方位助力孩子们拥有更好的生活与学习环境。

空间新生公益计划由此诞生。秉持“金融向善”的理念,浦发银行不断丰富价值内涵、创新公益模式,联动社会各界,帮助更多困境群体改善生活环境,让有限空间焕发出无限生机。

比如,联合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为20余户困境妇女改善居住环境,卧室粉刷、老旧线路改造、卫生设施优化等,细致入微的帮扶让困境妇女也能感受到生活之甜;联合上海市拥军优属基金会为高龄、残疾、生活困难家庭的优抚对象定制家庭厨卫适老化改造施工方案,进行适老化橱柜改造,安装防滑地砖和安全扶手,为老年困境群体的晚年生活增添安全感。

锚定“金融向善”理念,浦发银行将持续扩围空间新生公益计划的多元价值维度,金融力量与社会善举同频共振,让“空间新生”不仅是环境的焕新,更是生活希望的重生。

多维发力绘就温暖图景

“浦公英”的悄然绽放,从非偶然。自1993年成立以来,浦发银行在公益赛道上已深耕三十二载——从儿童关怀到乡村振兴,从环境保护到教育帮扶,从赈灾济困到志愿服务,每一个领域都踏石留印。成立“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公益基金会”,荣获首届“上海慈善奖”捐赠企业奖,每一步都扎实坚定,让“金融向善”的初心愈发清晰。

在儿童关怀领域,浦发银行的守护从不停歇。自1997年在大别山革命老区落成第一所“浦发银行希望小学”起,至今已在全国捐建26所希望小学,为乡村孩子搭建起梦想的课堂;“放眼看世界”儿童眼健康项目累计助力800余名眼疾患儿重获健康;云贵甘三地搭建的60个“爱心图书角”,将绘本、科普读物打包送进乡村;“宝藏星空”项目聚焦困境儿童,量身打造“爱的港湾”,用细致陪伴守护成长暖意。

在乡村振兴领域,浦发银行以“躬身入局”的姿态注入金融动能。累计投入超亿元资金,派驻近70名驻村干部深入基层,对口帮扶105个村、镇、县,把资源精准送到乡村发展的“痛点”上。从捐助“丘隆村点亮乡村”项目照亮村民夜间出行路,到支持云南文山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生成“绿色收益”,从助力湖北十堰生态农业基地长出“致富果”,再到帮扶四川凉山布拖县培育特色产业——浦发银行不仅推动村容村貌焕新,更因地制宜激活乡村内生动力,让“造血式”帮扶落地生根。

在生态保护一线,浦发银行以行动守护绿水青山。积极响应“保护母亲河行动”,在甘肃兰州七里河地区种下万株树苗,让绿意沿着河岸蔓延;发起“与长江共生”公益行动,深耕长江流域生态修复,为江豚、胭脂鱼等生灵留住家园;开展“零碳家园”项目,聚焦四川平武县火溪河流域,推进生态系统保护与社区可持续发展,让“绿色”与“民生”双向奔赴。

在教育与医疗帮扶领域,浦发银行着力破解资源不均衡难题。“逐梦萤火虫”中西部儿科医护人员进修计划,已资助千名儿科医护人员完成进修;“陕西省乡村地区初中骨干校长高级研修”项目资助超50位初中骨干校长研修,让优质教育的种子在西北大地发芽。

面对重大灾害,浦发银行始终挺膺担当、冲在一线,第一时间启动金融应急保障服务,走企进村入户摸排需求,开辟绿色通道,简化业务流程,既有效满足减灾救灾融资需求,更确保特殊时期金融服务“不断档、不掉线”;与此同时,迅速集结生活物资驰援灾区,并捐助专项资金,全力支持地方应急救灾、受灾群众安置与灾后重建,用“金融速度”叠加“公益温度”,为灾区撑起“安全伞”。

三十二载栉风沐雨,浦发银行始终坚信,金融的价值,不仅在于数字的增长,更在于温度的传递。如今,“浦公英”的种子已播下,它将带着“金融为民”的初心,乘着歌声的风,落在乡村的田埂、孩子的书桌、老人的窗前。面向未来,浦发银行将继续以金融为笔,以公益为墨,让每一颗“浦公英”种子扎根土壤、向阳生长,真正实现“让爱飞扬,为爱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