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3日,受上海银行总行党委委托,党委副书记、副行长施红敏带队,总行办公室、团委、市南分行组成实地走访小组再赴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砚山县,走近3个结对村,见证3年间山乡的巨变。走访小组与文山州、砚山县围绕结对帮扶开展座谈,市南分行下辖3家支行与3个结对村续签为期2年的帮扶框架协议。文山州委常委、砚山县委书记李红,文山州政府副秘书长潘正旺,砚山县委常委、副县长洪雪钢等出席座谈会。
“百企帮百村”是贯彻落实党中央精准扶贫基本方略和东西部扶贫协作重大决策部署的战略性安排。根据全市部署,与上海银行结对的是位于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砚山县的3个行政村——阿猛镇阿绞村、稼依镇落太邑村、阿舍乡阿吉村。
上海银行与云南省文山州砚山县3个行政村“百企帮百村”结对3年间,完成捐赠帮扶资金共计500万元,聚焦精准与实效,其中300万元用于帮助当地发展产业带动可持续脱贫,200万元用于支持基础设施建设,补齐脱贫攻坚短板。在此过程中,全行参与,动真情、真扶贫、扶真贫,结下沪滇之间的深厚情谊。今年,全行还积极参与消费扶贫,购买了数百万元包括砚山县在内的上海对口帮扶地区特色农产品。
一村一品 产业铺就发展路
山坳间一片平坦土地,豌豆苗嫩绿水灵长势正好,田间自动喷灌设备为娇柔叶片喷上薄薄一层水珠。这是粤港澳区域食客们青睐的品种之一,再过几日,这批40天生长期的蔬菜即将收割运往市场。砚山县輍丰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胡云龙介绍,輍丰合作社有一套完整的销售渠道,蔬菜主要销往广州、深圳等地,现正开拓上海市场。根据终端市场发来的需求信息,精准定制蔬菜品种。
輍丰合作社租用农户土地发展了1600亩标准化蔬菜种植基地,又通过就近招收产业工人带动周边群众脱贫发展,其中400亩为与阿绞村联合建设。阿绞村委会以上海银行捐赠的产业发展帮扶资金作为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投入合作社发展速生蔬菜产业。第一批帮扶资金50万元,约定合作社每12个月支付给阿绞村委会8%的合作收益金;第二批帮扶资金50万元,约定每12个月6%的合作收益金。合作收益金均用于发展阿绞村委会村集体经济和支付公益岗位工资。此项目惠及阿绞村委会17个村小组789户3891人,帮助其中344户1732人建档立卡户摆脱贫困。此外,合作社还带动阿绞村贫困户30余人务工,年人均收入增加10000元。
阿绞村所隶属的阿猛镇党委书记侯光福说,蔬菜合作社产品畅销不愁卖,提供了稳定的收益和就业岗位,阿绞村不仅实现脱贫摘帽,发展也有了稳定“造血”机制。
阿舍乡阿吉村利用上海银行产业帮扶资金自行发展养蜂养牛产业,也尝到产业发展带来的甜蜜滋味。村里其中一块中华蜂养殖场内,蜂箱错落布放在石榴树下,小心翼翼提起蜂箱中一块隔板,便可一窥蜜蜂酿蜜。村民活动场所里,穿着民族服饰的村民围坐一起,用鲜花染色的彩米饭蘸着新割蜂蜜,手边还有红彤彤的高原糖心苹果和热腾腾的酒酿丸子,喜不自胜,这大概就是村民们多年向往的“丰衣足食”。
阿舍乡党委副书记、乡长杨雪是名充满干劲的85后,她说,“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 在阿舍全乡群众发展经济的过程中,阿吉村利用上海银行投入的产业帮扶资金,86万元用于养殖阿吉小黄牛111头,14万元用于养殖中华蜜蜂512箱,实现每年户均增收8千元以上,年均村集体经济增收6万元以上。
带着栗子香味的红薯,晶莹甜软的燕窝果,清香甜美的长果桑,还有品种迭代层出不穷的软籽石榴……鑫珵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水果研究保育区内的各种新品种让人目不暇接。稼依镇落太邑村就是与这样一家水果行业的“科技企业”携手合作。稼依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凌涛介绍,利用上海银行捐赠的100万元产业扶贫资金合作种植软籽石榴等特色水果,村民有了购买种苗肥料等的启动资金,企业负责栽培管护指导和定单回收,发挥企业育种栽培技术优势,与砚山气候地理条件结合,农户通过水果种植实现增收,村集体每年增收6万元。
智志双扶 温情共绘梦想
杨开兰哭了。齐刘海下一双大眼睛,在她说到第三遍“感谢你们”的时候湿润了。在“上银情 砚山梦”结对助学项目支持下,家中人口众多、经济困难的她得到来自结对党团组织每年1000元的助学金,想要拥有一套学习用品的“微心愿”也实现了。坐在她身边的熊莲,是名阳光小学霸,被问及成绩时,她自信回答自己始终是班级前三。最近,全校每个教室里都安装三层开架式爱心图书角,寄自上海的最新适龄读物让她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读书成才、改变命运、建设家乡的志向早已在她心中扎根。
砚山县团委书记陆俐蓉介绍,阿绞小学现有5名同学受益于上海银行助学项目,其中女生有4名。这里没有失学儿童,女娃上学“一个都不能少”。而在整个砚山县,阿舍、稼依、阿猛三个乡镇共有6个村、11所学校、共计61名家庭困难的在校中小学生,与上海银行志愿者及其所在党团组织以一对一形式结成帮扶对子。
除了定额给予困难学生资金帮扶,在上海银行团委牵头组织动员下,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助学行动持续开展:结对联系人通过书信形式与结对学子保持联系,深入沟通交流,引导他们正三观、树理想、强信心,成为学生成长成才路上的好朋友、引路人。今年9月,上海银行面向结对学生征集微心愿,孩子们提出希望有一双篮球鞋、一套学习用品等61个微心愿在结对员工的无私帮助下已陆续实现。
在2000多公里外的上海,上海银行员工们参与助学活动的热情也在持续升温。针对阿绞小学没有专用图书室,学生课余阅读匮乏的情况,募集图书的号召一发出,1个月内就收集了3200余册儿童读物,大大丰富了山区学生的文化精神生活。
精神家园得到滋养的又何止是受助方?前不久,上海银行收到砚山团县委集中寄来的受助学生书画作品,笔触稚嫩、用色不羁、想象丰富。孩子们的感谢、欢乐、憧憬跃然纸上。受到追求梦想、阳光向上的澄澈童心感染激励,上海银行青年员工也欣然执笔,用画作“爱的回应”。10月下旬以来,《在一起•温情共绘梦想》书画展通过布放展板、总行大楼电子屏视频播放、“上银微动态”微信推送,在更大范围的干部员工中引发共鸣,激发了投入帮扶事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热情。
美丽乡村 摆脱贫困走向振兴
通往深山村寨的路途,不再颠得骨头疼了;土墙土坯、人畜共住的旧屋不见了,村民们住进了新砌或加固的砖房,牲畜有了圈舍;“厕所革命”“垃圾箱革命”的旋风刮到村里,村容村貌大为改善……这一切,是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力量共同投入的成果。其中,上海银行也贡献了200万元捐赠资金用于3个结对村补短板、强基础、破瓶颈。
这些专项帮扶资金,对应着一项项具体项目,围绕“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目标,紧扣脱贫退出各项指标要求,扎实推进水、电、路、房、活动场地等基础设施建设。以阿绞村为例,驻村第一书记沈亮如数家珍:来自上海银行的帮扶资金,2018年的10万元用于为6户农户新建砖木结构耳房,补齐脱贫攻坚中人均住房面积不足的短板;2019年的30万元用于为农户建卫生厕所13户、解决住房面积不足5户、拆除危房26户、完善房屋功能7户、建牲畜圈舍22户;2020年的30万元,用于设立10个乡村公益性岗位帮助困难户解决返贫风险问题,以及新建垃圾收集池、增设垃圾箱,修建公厕、改造村内活动场所、增加村内垃圾箱、完善圈舍功能、修缮危房等基础设施提升工程。
发生巨变的还有阿吉村。前两年的补短板项目成效历历在目,今年又排出项目清单,使用上海银行帮扶资金25万元实施4个项目,包括设立10个公益岗位、建设6个垃圾焚烧池、126米排污管道、9个村小组的畜禽围栏。
这些基础项目使用资金看似零零星星,但切实改善了结对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村庄整体功能,巩固提升了脱贫工作成效,为乡村振兴打造生态宜居环境打下基础。
与此同时,市南分行统一组织辖内三家支行党支部与三个结对党组织共建,持续关心结对村农户生活困难,募集爱心资金,为结对村的困难农户购置床、衣柜、电磁炉、电饭煲等生活物资。
脱贫之后,紧接着与乡村振兴有序衔接,阿绞村建设“美丽阿绞”的设想是创造“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新格局。阿吉村则立下宏志,围绕“五化”(净化、美化、亮化、绿化、文化)和两个体系(产业发展体系和基层治理体系)建设的重点,打造成为阿舍乡乃至全县全州沪滇互助的乡村振兴示范村。
山乡巨变!与村容村貌的显著变化一样,村里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希望和愿景更清晰了,对于乡村振兴发展的思路和观念更先进了,充满干劲拼劲的精神面貌更振奋了。这种精神状态深深感染到了每个直接或间接参与帮扶工作的上海银行干部员工,在点点滴滴中受感动、受教育,也是进一步深植企业文化的实践。新一轮三年战略规划期行将展开,精品银行建设的奋斗之路上,正需要这样一股坚定的信念和燃烧的斗志!
来源:上海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