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农商银行党委:金融科技助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发布日期:2020-11-05 信息来源:

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作为上海本地法人银行,上海农商银行积极行动,着力通过金融服务的便捷化、普惠化、多样化提高普惠金融的可获得性。在精准扶贫助力精准脱贫方面,上海农商银行党委始终高度重视,定期研究相关工作并制定工作计划,落实牵头部门与协助部门,推进计划实施,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中贡献普惠力量。

图片1_副本.png

新时期,上海农商银行把推动“三农”业务数字化转型作为金融科技战略的重要工作内容,金融科技发展成果体现在科技应用的落地上。上海农商银行认为,与其跟随大型商业银行亦步亦趋,不如坚持姓“农”本色、聚焦服务“三农”。全行将“普惠金融助力百姓美好生活”确定为企业使命,努力将金融服务职能与满足百姓美好生活的愿景结合起来,坚守服务“‘三农’、小微、科创、社区居民”的经营定位,强化顶层设计,加大政策扶持,依托数据赋能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能力。

自2018年起,上海农商银行积极对接农业农村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息直报系统(以下简称“新农直报”系统)。2019年,上海农商银行围绕农业经营主体周期性资金需求特点,创新推出新农直报线上可循环贷款,有效降低农业主体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这是“三农”金融业务数字化转型的先行先试,是上海地区银行同业中针对农业经营主体开发的首款线上融资产品,同时也是农业农村部全国首个新农直报金融支农创新试点成功运行项目。

截至2020年8月末,新农直报线上可循环贷款累计收到有效在线融资申请超6000万元,目前已成功获得线上预授信金额约4000万元,惠及合作社逾百家。2020年以来,上海农商银行通过“线上预约+线下放款”模式,已为新农直报平台上的各类农业经营主体累计发放贷款超2亿元,同比增长近5倍。

上海农商银行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决战脱贫攻坚重要决策部署和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有关精神,紧密围绕上海现代都市农业发展属性,进一步依托金融科技能力提升,在新农直报线上循环贷款1.0版本的基础上深化场景应用,围绕核心企业开启异地产业扶贫新模式。上海农乐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农乐生物”)是国家定点专业从事研发及生产生物、环保农药的高新技术企业。2020年,为有效落实国家农业种植的“双减工程”要求(减少农药使用,减少化肥使用),农乐生物作为陕西洛川当地政府“双减工程”指定主导企业,负责向洛川苹果种植农户提供有机肥套餐。

为满足农乐生物客户洛川县苹果种植农民购买有机肥的生产经营需求,上海农商银行在项目合作过程中整合新农直报平台农业大数据,聚焦陕西红富士苹果种植细分领域,走出地域限制,贯穿产业链深入服务种植农户,为洛川农民定制化提供全线上普惠金融融资服务,助力农民持续增收。

该模式中,由新农直报系统为农户提供线上申请入口,上海农商银行在产品设计中针对洛川苹果种植农户制定标准化准入条件(户籍为陕西洛川当地农户;本人种植苹果1年及以上,果园承包土地不少于50亩;已签约购买农乐生物苹果种植有机肥套餐,订单较贷款申请不超过2个月等),单户授信额度500元~50万元,额度有效期设定为3个月(一次性有效、不可循环),采用信用担保方式,贷款期限为一年。同时,农户的融资资金通过受托支付方式划付到核心企业农乐生物在银行开立的企业账户,实现客户风险评估、贷款审核、审批、发放、本息回收及其他关键环节的信贷流程线上化闭环管理,最快5分钟完成贷款支付。项目中亦引入了保险等风险补偿机制,打破传统农业保险重补贴、强补贴保险产品的操作模式,完善了整个交易链条,也为农户带去保障。核心企业对本合作项目下贷款提供全额连带责任担保,业务开展前开立银行保证金账户,存入定额保证金,并对逾期贷款按比例履行担保代偿责任。

截至2020年8月末,上海农商银行已为该模式下贫困农户提供授信额度5000万元,放款3728万元。目前,苹果平均亩产约5000斤,按近3年收购价格3元/斤测算,每亩销售收入约为1.5万元,毛利约为0.77万元,按照单农户种植面积50~150亩预计,年收入可达38.5~115.5万元。农户得以通过种植苹果致富,当地经济得以带动,真正走出贫困。

扶贫之路,久久为功。不忽视每一个需要关切的角落,尽己所能,助力百姓实现美好生活,是上海农商银行的服务理念。作为全国超大型城市中服务“三农”的金融主力军,上海农商银行通过数字普惠金融助力脱贫攻坚取得良好成效。

数字普惠,让信用价值活起来。借助科技化手段,通过政策引领、市场化运作及点对点连接,为全国万千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全面的培育和扶持;逐步建立健全农业上下游相关企业的准确信息,对异地企业尽职调查、进行风险判断;通过构建数字普惠金融运营平台,形成农村信贷大数据库,对农村信用体系进行静态与动态管理,让诚实守信转化为可用额度“活钱”,让农业经营主体尝到讲信用的甜头,加快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兴旺、促进农民增收,推动乡村生活富裕。

数字普惠,让金融赋能社会治理“破茧成蝶”。在全新的扶贫模式下,农业大数据、供应链金融等科技创新运用使得上海农商银行打破了地方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实体网点的界限,服务范围进一步扩展至中西部地区。普惠金融赋能社会治理,为将更多的信贷资源配置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最需要的环节,上海农商银行因地制宜,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产业链生产经营模式,通过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引领产品创新,专品、专业、专人,在最合适的时间将最合适的服务提供给最需要的农业经营主体,助力农业生产经营转型,实现金融产品服务转型。

数字普惠,搭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链。核心企业供应链发展模式亦是上海众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一个缩影。上海农商银行在农乐生物模式的合作中,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本,兼顾多层次业务发展,辐射带动域内外、上下游、生态圈,在合理控制风险的前提下通过提供标准化、操作简单的小额线上信贷产品,加大对中西部等薄弱地区“三农”客户的信贷资源配置,专注于农业产业链金融,弥补传统金融服务对“三农”客户融资需求覆盖不足的问题,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下一阶段,上海农商银行将始终坚定不移地以“普惠金融助力百姓美好生活”为使命,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着力将数字普惠金融服务惠及更多百姓,将金融扶贫工作与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进一步巩固金融扶贫成果。

(内容来源:上海农商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