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青年】一专多能小能手,大爱无疆做表率!

发布日期:2020-04-21

张冀青是上汽乘用车的青年工程师,目前担任智能座舱部产品工程科驾驶信息经理,同时兼任智能座舱产品工程项目经理。

作为驾驶员与汽车进行交互和信息交换的窗口,仪表为驾驶员提供所需的汽车运行信息。酷炫的仪表屏往往能给人带来眼前一亮的效果,但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酷炫往往伴随着相对高昂的成本。为了应对严竣的市场形势,积极响应降本增效的号召,张冀青带领驾驶信息团队顶着压力,紧锣密鼓地研发新一代七寸一体式仪表。


上汽荣威RX5第一代车型使用的是传统指针式七寸仪表,为了满足当前市场形势下的低成本要求,同时达到 “一体黑”虚拟屏的科技感。张冀青牺牲个人休息时间,对不同的屏幕显示效果进行市场调研,对标分析,并对相关新的技术方案与供应商进行深层次交流,同时实地考察屏幕工厂,积极投身于新产品的开发中。

有一次,项目上出现了7寸屏幕和玻璃盖板的贴合工艺技术方案选择问题,到底是使用光学贴合还是空气贴合?他一时拿不定主意,便一边没日没夜地研究技术材料,一边进行着相关的成本分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张冀青认为理论虽然正确,但也得结合实践。于是他每天在两座城市间来回,对屏幕工厂的不同屏幕,不同工艺进行实地考察。最终结果是,新一代仪表打破传统,取消仪表的前框、透明面板,使用全段码屏,保证零件的一体化效果,采用空气贴合以降低相应成本,产品降本幅度超40%,直接提升了车型的产品竞争力。

张冀青既努力提升自我,也不忘团队提升。工作中一直强调需要深挖仪表的核心算法,以最佳的算法呈现最优的显示数据。增效理论不仅仅拘泥于显示上,而且深入至开发算法中。

在上汽乘用车努力拼搏的12年中,张冀青一直保持着似火的工作激情。撸起袖子加油干,越是艰险越向前,即使在严竣的市场行情下,也竭尽所能为工作付出自己的智慧与汗水。


上海银行浦西分行徐汇支行青年员工廖松自愿报名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即中华骨髓库),20193月他与一名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并于7月捐献了造血干细胞,成为上海第458例、上海银行第2例捐献者。

Q:什么时候进入了骨髓库,当初怎么会有这样一个想法的?

我在2011年大二的时候在长宁区做了骨髓入库。当初是因为恰好在校红十字会社团担任干事,负责宣传造血干细胞入库事宜,同时自己做了相关的外部研究,在确定捐献造血干细胞对自身无害,同时可以帮助到病危病人的情况下,自行前往长宁区血站进行了造血干细胞入库,入库的时候还发了一张荣誉证书。当然了,我自身的一些经历也是促使我入库的原因,高中的时候在四川经历了512大地震,深刻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同时,身边的朋友有得绝症离去,让人感觉到非常的无助,因而当有这么一个可以给他人带去生的希望的机会摆在我面前的时候,我就很自然的选择了入库。

Q:捐献当天是怎样一个流程和感受呢?

捐献当天其实蛮激动的,在病房等了五天,终于要去捐献帮助别人了,而且因为做了充分的功课,对整个流程都比较熟悉,完全没有对未知事件的那种恐惧,心里对每个步骤都很明晰。一早先是举行了简短的表彰仪式给我打气鼓劲,之后我就被推到了病房准备捐献,第一次感受被轮椅推着,蛮新奇的。到捐献室之后就是插管子捐献了,扎针的护士手艺真的好,两针下去基本上没什么感觉,比打针的疼痛感都小,后来才知道用的针头是比较细的软管,可以自由活动那种,早知道就不僵着胳膊酸了那么几个小时了。期间病人那边的医生一直在边上等待着,在我历经四小时捐献完成之后,亲眼看着那一小袋造血干细胞被装进红十字会专用运输箱低温送走。

Q:听说你还收到了患者手写的感谢信是吗?

“无情的病魔把我推向了恐怖无尽的深渊”……“让我有了新的希望,让我对自己更有信心了,也给我更多活下来的勇气,我们一家也有顿时有了拨云见日的振奋感和无尽的希望”。以前看了很多别人的感谢信,还没什么感觉,但这次自己亲身参与之后真觉得那些感谢信很真实,换位思考一下患者的家庭真是很不容易。

Q:最后有什么想和小伙伴们分享的吗?

捐献造血干细胞对我来说是很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对病人来说真的是生命的希望。在这个和平的年代,一个人一辈子很难遇到救人一命的机会。助人为乐真的会给你一种特别的快乐,善良美好的人还是很多的!

廖松目前在上海银行徐汇支行营业部担任经理助理岗位。在他身上,有着上海银行青年员工奋发进取的缩影。他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奉献的精神、认真的态度,立足本职工作,奋斗在市场一线;他积极参与支行各类活动的组织筹划,发挥团员生力军作用,获上海银行浦西分行2019年度“群团条线积极分子奖”;他是青年公益榜样,经常参加志愿者活动,他还多次无偿献血,传承生命的希望。廖松用他的实际行动展现上海银行青年员工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以及奉献自我、回馈社会的价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