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洒青春汗水,奋斗最美韶华。一个个先进青年团体用行动兑现着承诺,用能力证明价值,书写着最美的青春华章。
一、给咱老百姓省出2000亿的首张国产SIM卡是怎样诞生的?
5G与人工智能的齐头并进,使得中国集成电路在制造、封测、设计领域迎来了“大爆发”。华虹青年开发突击队用无尽的热情和高度的使命感为祖国的智慧产业书写新篇章。
说到“国之重器”,人们往往先想到火箭、大飞机和航空母舰。一颗小小的芯片虽轻,但它的分量却是当之无愧的“国之重器”。严峻的现实是:芯片这个最艰难的领域我国还没有完全实现国产化,核心技术还掌握在外国手中。为此,我们每年要支付高昂的专利费。
举个身边的例子:十多年前的手机SIM卡更大更厚也更贵,平均一张成本就要100多元,其中80%以上是给外国公司的专利费。就因为当时的中国企业还没有能力生产自己的SIM卡芯片。
但当2004年华虹集团推出了首颗国产SIM卡芯片后,立马迫使海外芯片厂降价90%。如今,一颗SIM卡芯片的成本已不足3毛钱。2014年文汇报就报道说:“这么多年来,从社会效益角度观察,该项技术累计让全国少花了2000亿元买芯片的钱。”
在SIM卡中,嵌入式存储器是最核心的组件。华虹集团组建了青年开发突击队,以嵌入式存储芯片国产化为主要工作重点,完成了从底层存储单元到顶层的电路设计的全体系开发。既要做到自主知识产权,还需要参与市场竞争,其中的“急,难,险,重,新”不言而喻。
在研发90纳米存储器的某一产品时,由于该产品的架构和电路是全新的,研发过程中充满了未知,随时会冒出一些预想不到的问题。记得当时恰逢除夕将至,突击队长杨光军已在机场等待飞往河北老家的航班,准备与家人团聚共度春节。一通电话就把他召回了公司处理突发问题,经过他逐一排查和缜密斟酌,发现问题出于电路驱动能力不够。在解决了问题后,他才安心地再次启程。
“这只能算是一段小插曲。学习、改造、历经大小磨难……这样的过程,持续了九年之久。"在不断的积累中,技术突破终于得以实现。杨光军说:“靠的就是每位突击队员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与不懈钻研的学习精神。”
二、当人工智能投入保险服务带来“智”造温度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人生幸事,莫过于有人知你冷暖,懂你悲欢,与你心有灵犀。在“人工智能+”的时代,当冰冷的机器人遇上温暖的保险服务,会是怎么样的体验?由中国太保青年团队开发研制的灵犀机器人给你答案!
2018年,中国太保寿险创新研究院团队仅用90天时间,在基于语音交互、活体认证、图像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基础上,孵化了具备“耳聪、目明、心灵、手巧”的创新产品——灵犀机器人。
“灵犀一号”作为保险行业内第一个入驻医院且深度定制的智能服务机器人,不仅可以为客户提供导医咨询、预约挂号、院内导航、线上排队等医疗相关服务,更植入了“太慧赔”理赔板块,可以为客户提供3,000元以下门诊和住院快赔服务。
灵犀二号”则主要服务于中国太保寿险营业大厅,为客户提供更直接、更人性化的保单全流程交互体验。省时省心,获赞无数。 截止目前,“灵犀”系列智能机器人已服务客户逾55万人次,处理业务量超135万笔。每一台灵犀日均作业量可达45笔,基本实现一个柜员的人力替代。
谁说保险就是行销?谁说服务就是柜面?谁说理赔就是审单?这些传统模式,通通被挑战!中国太保创新研究院青年团队积极拥抱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以智能的思维、敏捷的方法为业务和服务赋能成立了中国太保创新应用实验室(也是业内首个集研发、孵化、展示多位一体的创新应用实验室)。
太保青年们通过与科创先锋企业成立联合实验室,共同探索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科技在保险场景中的落地应用,建立常态化、制度化、系统化的创新发展模式,致力于打造成寿险行业“创新孵化中心、创新展示中心、创新影响力中心”。有颜,有脑,善作善成,他们用创新精神和创新成果让“责任、智慧、有温度”的太保服务与投资者和客户心有“灵犀”。
2020年在智能、智造、智慧的帮助下,朝着世界一流的目标,国企将不断做强做优做大,实现更好的发展!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只争朝夕,不负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