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党史学习教育的深入开展,上汽集团将“我为群众办实事”作为重要的评价标准,持续深化党员领导干部联系基层群众的制度,通过线上收集、线下走访、面对面了解情况和科学调研分析等,制定和落实好“民生项目”和“发展项目”两张清单,凝聚起推动上汽集团高质量发展力量。
结合文化焕新,提升责任感使命感
企业文化凸显绿色低碳发展理念。集团党委注重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前进力量,重塑企业文化,以“引领绿色科技,逐梦精彩出行”为上汽新愿景使命,向广大员工发出奋进新征程的号召。上汽集团积极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双碳”战略,在2021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上汽对外宣布力争在2025年前实现碳达峰,2025年规划在全球实现新能源车销量超过270万辆,占上汽整车销量的比重不低于32%,以实际行动为服务国家战略做出自己的贡献。
品牌文化凝聚发展新思路。打造引领产业发展的新能源汽车品牌,是上汽体现党史学习教育成效,“国家队”责任感使命感所在。9月17日,高端电动智能网联汽车“智己汽车”的品牌体验中心IM IN全球首店正式落地北外滩来福士广场。从宣布公司成立到品牌体验中心首店开业,智己公司只用了短短10个月的时间,充分展示了上汽向高科技企业转型的信心和决心。上汽将按照节点要求加速推进智己汽车产品的研发及投产交付,共同为智己汽车发展全面赋能,助力智己汽车实现高质量发展。
公司标识焕新强化数字转型理念。上汽保险公司以上汽集团新企业文化发布为契机,对原有的公司标识进行迭代,更突出“i”的新概念。进一步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开展“最IN时刻”企业文化系列宣贯活动:征集INSAIC(上汽保险公司简称)主题曲和吉祥物;开展“INSAIC伙伴,为你点赞”点赞、集赞活动;举办组织文化共识工作坊和战略共识工作坊等,对内增强员工凝聚力和战斗力,对外传递企业理念、使命与愿景,为公司在创新发展的新赛道上构筑核心竞争力。
结合数字化平台技术,倾听员工“急难愁盼”
让员工做主的提案广场。上汽在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工作中,始终强调要创新运用数字化工具。华域视觉公司上线数字化平台“提案广场”,员工通过点赞“打call”,“顶”上去的提案,会成为公司的优先级“实事项目”。“提案广场”上线不久,一条“关于弹性工作制设想”的提案迅速被点赞推送到榜首。来自技术中心的基层员工提出,部门青年员工较多,早高峰拥堵、接送子女上学等问题成为影响考勤的重要因素。公司党委迅速成立工作小组,进行多轮探讨和修正,最终确定实施方案。今年9月开学季到来,技术中心的员工们先行试点的弹性工作制,让他们充分感受到了人性化的工作氛围。
“有困难,找华姐”。上汽国际公司深知海外经营核心在人,以外派员工的需求为导向,设立“华姐24小时服务热线”,全天候响应外派员工及其家属的紧急需求,让员工免除后顾之忧,安心工作。结合公司志愿者服务队,“华姐”为他们提供就医、物业维修、车辆保养、接送机等诸多服务;同时,建立完善外派员工动态档案管理,了解每位外派员工在工作、生活,心里等方面的诉求和需要,定期以微信、电话方式了解外派员工家属情况。遇到外派员工家中突发事件,“华姐”总是在第一时间上门予以帮助,一系列暖心的关爱保障措施,让外派员工及其家属切实感受到组织的关怀和温暖。
结合满意度调研,持续提升员工幸福感
最牛员工卡。上汽乘用车公司员工总数超过1.7万人,其中外地员工较多,平均年龄只有27岁,如何让年轻员工对企业有归属感和自豪感,成了公司办好实事项目的重中之重。公司以全员满意度调研中反馈的意见为线索,按图索骥收集大家“急难愁盼”的需求。与万科、城建等房产商洽谈,持上乘员工卡享受新房、租房的优惠价格,解决新员工租房和买房需求。积极与华为、京东合作,让上乘员工享受购物专项优惠等。公司从“吃得美、玩得好、买得爽、行得通”等方面着手,打造“最牛员工卡”,让员工无论是在园区内,还是走出去都是“倍有面子”。
衣食住行关心关爱。上汽通用五菱党委坚持员工利益无小事,从实际出发,让员工共享公司发展成果。通过全员满意度调研发现,群众最为关注的是一线员工住房问题。今年公司启动宝骏城建设计划,共计约6600套住房,全部面向公司无房或1套房的非管理人员出售。针对调研中反馈的宝骏家园停车位少、通勤车不直达的问题,通过整体规划和沟通协调,在直达通勤车和停车场增设项目上同时进行提升改善,切实解决了2000余名员工的通勤难题,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细处发力改造员工停车场。制动系统公司叶城路厂区(老厂)停车难是员工们的一件“烦心事”。公司党委深入基层调研,从合理规划停车位、停车管理制度完善等方面切入,为员工解决停车难问题。经过多次排摸整合,公司于今年7月启动停车场改建项目,8月底完工,目前已投入使用。改建后的老厂停车位增至89个,通过共享分配、统一管理、系统申请等配套措施,已基本满足老厂员工的停车需求,让有限的资源惠及到更多的员工身上。
来源:上汽集团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