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关于抓好第一批主题教育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工作的通知》要求,城投集团党政领导以上率下,以强烈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以“一竿子插到底”的劲头,迈开步子、扑下身子,深入细致展开调查研究,确保取得实效。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于7月1日正式施行,在此前后,垃圾分类成为全城话题,受到各方瞩目。早在2018年5月,应勇市长调研城投时明确指出,城投集团要始终立足发挥公共服务类骨干企业的功能定位,积极主动作为,全面深度参与,在垃圾分类尤其是运输中转和末端处置当中的骨干和托底作用,末端处置要发挥主力军作用。城投集团一直以来承担了上海七成以上生活垃圾中转运输和末端处置任务,作为推进生活垃圾全程分类的重要托底保障单位,城投集团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与推进当前垃圾全程分类任务重大任务同步推进,同向发力。集团党政班子紧密结合此次主题教育要求,围绕全市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目标,找差距、抓落实。党委书记、董事长蒋曙杰率先示范,以“如何坚持公共服务类国企的功能定位,在推进全市生活垃圾全程分类和两网融合中发挥好托底保障作用”为主题,展开调查研究,边学边查边改。
应勇市长指出,做好垃圾的综合治理要坚持“源头减量、全程分类、末端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的能力大幅提升的”的总体思路。提高末端处理能力,城投要发挥好主力军作用。此次调研,集团领导始终坚持问题导向,针对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中的难点和痛点、堵点,带领班子成员先后10余次到一线、访专家,了解垃圾分类和“两网融合”推进实施中遭遇的现实矛盾。针对垃圾回收等末端处置中的问题,投资建设全市首座全品类再生资源集散中心,着力布设再生资源回收服务点,覆盖至嘉定区12个街镇500多个居民区、签约企事业单位400多家,并向其他城区辐射、拓展,实现再生资源本地化闭环管理;在徐汇区建成首个“两网融合”示范点——“梧桐资源空间”,配有人工交投服务和24小时全天候运营服务的智能自助交投机,领跑回收“新时尚”;正式启用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二期项目,使能源中心总处理量达300万吨/年,焚烧发电15亿千瓦时/每年,以最高的标准、先进的技术、优质的建设、高效的运营呈现在社会面前,为城市环境安全提供更可靠的保障、更优质的服务,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垃圾焚烧厂,化身上海新的城市名片(摘自上海城投集团官网)。